经一
七日,隔日饮之,服一小合瘥。



<目录>卷之十・肝胆部

<篇名>中深半身不收舌难言

属性:经所谓痱之为病,身无痛,四肢不收,志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者是也。
〔丹〕∶今世所谓风病,多与痿证滚同论治,良由《局方》多以治风之药通治诸痿也。古圣
论风痿各有篇目,源流不同,治法亦异,不得不辨。按风论,风者百病之长,至其变化,乃
为它病。又曰善行数变,曰因于露风,曰先受邪,曰在腠理,曰客,曰入,曰伤,曰中。历
陈五脏与胃之伤,皆多汗而恶风,其发明风邪,系外感之病,有脏腑内外寒热虚实之不同,
若是之明且尽也。别无瘫缓痿弱,卒中不省,僵仆 斜,挛缩眩运,语涩不言之文也。
或曰∶吾子谓《内经・风论》主于外感,《局方》用麻黄桂附辈,将以解风寒也;用脑、麝
、威灵仙、黑牵牛辈,将以行凝滞也,子之言过矣。曰∶风病外感,善行数变,其病多实少
虚,发表行滞,有何不可。治风之外,何为又历述神魂恍惚,起便须人,手足不随,神志昏
愦,瘫缓 曳,手足筋挛,眩运倒仆,半身不遂,膝脚缓弱,四肢无力,颤掉拘挛,不
语,语涩等诸痿症兼治之。考诸痿论∶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 。心气热生
脉痿,故胫纵不任地。肝气热生筋痿,故宗筋弛纵。脾气热生肉痿,故痹而不仁。肾气热生
骨痿,故足不任身。又曰∶诸痿皆生于上。谓之上者,指病之本在肺也。又曰昏惑,曰螈
,曰瞀昧,曰暴病,曰郁冒,曰蒙昧暴喑,曰瞀螈,皆属于火。又曰四肢不举,曰舌本
强,曰足痿不收,曰痰涎有声,皆属于上。又《礼记》注曰∶鱼肉天产也,以养阳作阳德。
以为倦怠悉是湿热内伤之病,当作诸痿治之。何《局方》治风之方,兼治痿者十居八九?不
思诸痿皆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症,大抵只宜补养。若以外感风寒治之,宁免实实虚
虚之祸乎!风病外感之邪,有寒热虚实,而挟寒者多。痿病内热之伤,皆是虚证,无寒可散
,无实可泻。《局方》本为外感立方,而以内伤热证,滚同一治,其为害也。似非细故。
上丹溪诸论,盖因《局方》治中风,孟浪用发表行湿之药,戕贼血气,诛伐根本,不知
补养之法,故引痿病以救《局方》之失,而其言如此。然《局方》所述中风,手足不随,起
便须人,神魂恍惚,不语,语涩等证,即《内经》热病相同。至于异处,不得不察。《针经
・刺节真邪》云∶真气去,邪独留,发为偏枯。《痿论》云∶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
而足痿不用。由是知手足不随者在偏枯,手足为邪气阻塞脉道而然。在痿病,则阳明虚,宗
筋纵,带脉不引而然也。痱病有言变志乱之症,痿病则无之也。痱病又名风痱,而内伤外感
兼备,痿病独得于内伤也。痱病发于击仆之暴,痿病发于怠惰之渐也。凡此皆明痱与痿,明是
两疾也。
大率治风,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或作属虚挟火与湿,半身不遂者,大率多痰。在左
属死血,在右属痰。左以四物汤等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上以二陈、四君子汤等加竹
沥、姜汁;气虚有痰者,浓煎独参汤加竹沥、姜汁;声如鼾者属气虚,以人参一两煎汤一盏
,入竹沥、姜汁;遗尿者亦属气虚,以参、 、竹沥、姜汁与之;少食者亦为气虚,宜参、
、竹沥;血虚有痰,宜四物汤,俱用姜汁炒,恐泥痰再加竹沥入内服;治痰若气虚少食者
用竹沥;气实能食者加荆沥,此二味开经络,行气血,入四物汤中必少用姜汁;肥人多湿,
用附子、乌头行经;肥人中风口 ,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用贝母、栝蒌、南星、
半夏、陈皮、黄芩、白术、黄连、羌活、黄柏、防风、荆芥、威灵仙、薄荷、桂心、甘草、
天花粉;多食湿面,加附子、竹沥、羌汁,酒一匙行经;瘦人脉虚火实,四物汤加牛膝、竹
沥一匙,行经,黄芩、黄柏,有痰加痰药;痰壅盛者,口眼 斜者,不能言者,皆当用
吐法。轻者用瓜蒂、虾汁、皂角,急者用藜芦五分或三分,加麝香灌入鼻内吐痰出。如口不
噤者,灌入口内吐痰出,一吐不已,再吐之。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有痰者先吐,后用药。
〔罗〕风中腑兼中脏治验 顺德府张安抚耘夫,年六十一岁。于己未闰十一月初患风证,
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心神昏愦,烦躁自汗,表虚恶风,如洒冰雪,口不知味,鼻不闻香臭
,耳闻木音则惊怖,小便频多,大便结燥。欲用大黄之类下之,则平日饮食减少,不敢用。
不然则又满闷,昼夜不得瞑目而寐,最苦于此。约有三月余,凡三易医,病全不减。至庚申
三月七日,又因风邪,加之痰嗽,咽干燥疼痛不利,唾多,中脘气痞似噎。予思《内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