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旺胜肺,而但泻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气极虚,
故当补其肺,慎勿泻也。
〔汤〕凡搐,男左女右为顺,易治;男右女左为逆,难治。
心脉急甚为螈 。(全文见延医法。经云∶急者多寒)。脾脉急甚为螈 。
〔陈〕惊风不治证∶搐而不休,休而再搐;惊叫发搐;汗出足冷;痰满胸喉;口开目直。
〔阎〕治小儿急惊方搐,不用惊扰,此不足畏。慢惊虽静,乃危病也。急惊方搐时,俱扶持之,不可擒捉,
盖风气方盛,恐流入筋脉,或至手足成拘挛也。



<目录>卷之三十六・小儿部\肝主风

<篇名>惊痫

属性:惊痫即急慢之症。但惊痫发时,仆地作声,醒时吐沫。急慢惊则不作声,不吐沫也。
阳痫初作时,病先身热,螈 惊啼叫啖而后发,脉浮者为阳痫,乃急惊也。内在六腑,外在皮肤,
为易治。若病先身冷,不惊 ,不啼呼而作,脉沉者为阴痫,乃慢惊也。此病内在五脏,外在骨髓,剧
者难治。
〔钱〕凡治五痫,皆随脏治之,每脏各属一兽,宜以五色丸主之。犬痫,反折上窜,犬叫,肝也。羊痫,
目瞪吐舌,羊叫,心也。牛痫,目直视,腹满,牛叫,脾也。鸡痫,惊跳反折手纵,鸡叫,肺也。猪痫,如尸
吐沫,猪叫,肾也。
\x五色丸\x
朱砂(研,半两) 水银(一分) 雄黄(熬,一两) 铅(三两,同水银熬) 真珠末(研,一两)
上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金银薄荷汤下。
〔洁〕如有客痰发热而有声,煎大黄荆芥汤下五色丸。潮热有时,积热也,桃枝丸主之。壮热不退,当用
地骨皮散下五色丸。风热,当用防风黄芩汤下大青膏。身温不热,当用白虎汤加苍术下五色丸。
〔《本》〕\x雌黄丸\x 治小儿癫痫欲发,眼暗,螈 ,声恶,嚼舌。
雌黄 黄丹(各一两) 麝香(研,一钱)
上为末,拌令极匀,用牛乳汁半升,熬成膏,入前药末杵三五百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热水下,
一日三服。此方得自名医之家,极有神效。
〔汤〕\x蛇黄丸\x 治惊痫。
真蛇黄(醋 淬,三个) 郁金(三分,一处为末) 麝香(另研,一钱)
上为末,粳米饭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服。
〔海〕古镜,味辛无毒,主惊痫邪气,小儿诸恶疾。煮取汁,和诸药煮服之。弥古者尤佳。
治痫方 治太阳阳明二经为病。
荆芥穗(四两) 白矾(为细末,二两)
上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次三十丸、四十丸,又次五十丸,俱食前。
〔罗〕\x沉香天麻汤\x 魏敬甫之子四岁,从长老摩顶授记,众僧念咒,因而大恐,遂发惊搐,痰涎壅塞,
目多白睛,项背强急,喉中有声,一时许方醒。后每见皂衣人辄发,多服朱、犀、龙、麝镇坠之药四十余日,
前症犹在,又添行步动作,神思如痴。予诊其脉,沉弦而急,《黄帝针经》云∶心脉满大,痫 筋挛。
又云∶肝脉小急,痫 筋挛。盖小儿血气未定,神气尚弱,因而惊恐,神无所根据,又动于肝,肝主筋,
故痫 筋挛。病久气弱,小儿易为虚实,多服镇坠寒凉之剂,复损其气,故添动作如痴。《内经》云∶
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穴是也。天柱穴乃足太阳之脉所发,阳跷附而行也。又云∶癫痫螈 ,不
知所苦,两跷主之,男阳女阴。洁古云∶昼发治阳跷、申脉,夜发治阴跷、照海,先各灸两跷,各二七壮,次处∶
沉香(二钱) 天麻(三钱) 羌活(五钱) 防风(三钱) 益智(二钱) 川乌(炮,去皮脐,二钱)
甘草(炙) 当归(各一钱半) 半夏(汤泡,三钱) 独活(四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钱) 姜屑(一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举痛论》云∶恐则气下,精怯而上焦闭。又云∶从
下上者,引而去之。以羌活、独活苦温,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气上行,又入太阳之经为引用,故以
为君。天麻、防风辛温以散之,当归、甘草辛甘温以补气血之不足,又养胃气,故以为臣。黑附子、川
乌头、益智仁大辛温,行阳退阴,又治寒客伤胃。肾主五液,入脾为涎,以生姜、半夏燥湿化痰。
《十剂》云∶重可去怯。沉香辛温,体重气清,去怯安神,故以为使。气味相合,升阳补胃,恐怯
之气,自得平矣。
〔汤〕\x牛黄丸\x 治因惊中风,五痫天吊,客忤潮涎灌壅。
白花蛇(酒浸,取肉) 白附子 全蝎 真川乌(一枚,半两者,生) 天麻 薄荷叶(各半两)
以上六味,先为细末。次入
雄黄(五两) 辰砂(三钱) 脑子(另研,半两) 牛黄(三钱) 麝香(一钱)
上为一处和匀,麻黄去根二两,酒一升,煎麻黄至一盏,去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