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津液也。若热甚势重。前汤加白虎芩粉之类。断不可少。若服药后而热愈甚
者。正毒达之故也。得大汗而毒自解矣。若略见标而不见形者。此为痧毒不透。后必防疳。宜从
养阴治。甘露饮主之。必多服乃效。亦从汗解。乃屡验者。有一等小儿乳疳。一日可解。不必尽三
朝九朝之说。以清火为主。兼解可也。缘小儿禀质尚弱。神气有限。如过粗工。不审虚实。发散
过多。必致正气虚脱。而不可救者。多矣。有痧毒痰喘甚者。虽用石膏黄连。如水淋石。要知是
痧毒痰火壅结上焦之故。宜用栝蒌霜枳壳花粉金沸草等清痰清火。如挟气虚者。加人参立应。如
痰上壅盛者。可用牛黄珍珠散。痧症腹痛者。乃毒郁于阳明故也。宜服升麻石膏黄连之类。如恶
毒郁于大肠者。苦梗开之。痧症多泄泻。慎勿止涩。惟用升麻葛根黄连甘草。则泻自止。
痧家不忌泄泻。泻则阳明之邪热得解。是亦表里分消之义也。
痧后泄泻。及便脓血。皆由热邪内陷故也。大忌止涩。惟宜升散。仍用升麻葛根汤。加黄连
扁豆。若便脓血。则加滑石未必愈。
痧症不宜根据症施治。惟当治本。本者。手太阴足阳明两经之邪热也。解其邪热。则诸症自退
矣。(痘疹两症。当参文中陈氏仲阳钱氏立斋。薛氏罗田万氏晨峰程氏东皋。徐氏改斋友氏景
岳张氏。近日建中费氏。亦有宣发。皆宜详究。不可偏守一见以误世。)
\x升麻葛根汤\x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目录>卷三\四明心法(下)

<篇名>吐泻

属性:吐泻除是明知停食受寒。方可消导如枳术二陈平胃之类。其余吐泻。乃肝木乘土而来。急以
七味白术散安之。万不失一。暑月尤宜补正。吐加半夏七分。(姜汁制)泻加白芍一钱。(酒洗炒)
\x七味白术散\x
白术 人参 茯苓 藿香 木香 干葛 甘草
煨姜引。



<目录>卷三\四明心法(下)

<篇名>惊症

属性:惊病。无论轻重。一味用五味异功散。加软柴胡钩藤钩。即为外物所惊。亦是木气虚而受。
切勿投抱龙镇惊等丸。(有小儿感症。初起脉细数。日久不愈。则目窜手搐。症已败矣。正寓意
草所谓伤寒。非惊风也。今人动作惊治。往往致殆。不知此症与大人伤寒败症同。缘禀赋阴亏。故
脉如此细数。当从六味左归治。然亦危矣。)



<目录>卷三\四明心法(下)

<篇名>疳症

属性:疳病。无论五疳虚实。一味五味异功散。加黄连木香。万不失一。若头大肚大筋青四肢独细
。即黄连木香。亦不可用。一味参苓白术散主之。如疳而有虫。五味异功散。加虾蟆川连。大便
必似水而焦赤无渣是也。甚至经月累年。每用五味异功散一料。加虾蟆一枚酒炙。川连五钱姜汁
拌炒。(吐泻惊疳诸症。须主薛长洲订保婴全书。此则未免要而未备耳。)
\x五味异功散\x
陈皮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x参苓白术散\x
人参 茯苓 白术 米仁 山药 扁豆 芡实
砂仁 桔梗 川连 甘草(一方有葛根)



<目录>卷三\四明心法(下)

<篇名>痫症

属性:痫症种类虽多。然其源总属手厥阴心包络火病也。大概宜以清心散主之。但要久服则有效耳。
(此症丹溪断为痰火。的是千古灼见。)
\x清心散\x
青黛 僵蚕 生地 木通 黄连 辰砂 琥珀(另研)
白芍 赤芍
\x四明治验方\x(予每用此及后东庄方治痫。辄验。故附存之。)
当归 生地 丹皮 青黛 黄连 羚羊角 陈皮
半夏 南星
上为末。作丸。辰砂为衣。空心白滚汤下。曾治二人甚效。
\x东庄治验方\x
桃仁(一两去油研如霜) 朱砂(五钱) 川连(一两) 礞石(稍 金色为度钱半)
芦荟(五钱) 沉香(钱半) 寒水石 生黄芩 大黄(以上二两)
上用姜汁一茶杯。将大黄切片浸透。于炭火上焙干。再浸再焙。以收尽姜汁为度。各研成末。
水法为丸。淡姜汤临卧时每服二钱。



<目录>卷四

<篇名>四明医案

属性:庚子六月。同晦木过语溪访吕用晦。适用晦病热症。造榻前与之语。察其神气。内伤症也。
予因询其致病之由。曰。偶夜半。从卧室中出庭外与人语。移时就寝。次日便不爽快。渐次发热。
饮食俱废。不更衣者数日矣。服药以来。百无一效。将何以处之。予曰。粗工皆以为风露所逼。故
重用辛散。不进饮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导。孰知邪之所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