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皆热。躁乱不宁。取汗则定。有里实。热郁大便不通。心
神不宁。脉数实有力。下之定。火客心胞上焦不清。烦躁者。黄连栀子等凉药妙。起卧不安。睡
不稳。谓之烦。竹叶石膏汤。心中蕴热而烦。清心莲子饮。虚烦有饮。温胆汤。无饮。远志饮子。(
此等症。全仗心似燃犀烛怪。目如庖丁解牛。方有起死回生之效。不然。最易滋惑失误耳。)脉
虚大。或微细。心烦不眠。为虚烦。生脉散。加柏子仁茯神当归。有火。加凉药一二味。元参炒
栀子竹茹花粉。若血液耗散。心神不安者。猛进独参汤。(如因力艰不能服者。浓煎当归补血汤
代之。)热病脉按之不鼓。躁乱。欲坐卧泥水中。口中和。乃虚阳上攻也。即阴盛格阳。阴极发
躁。冷服附子理中汤佳。
\x竹叶石膏汤\x
淡竹叶(君) 人参(君) 甘草(使) 半夏(臣) 麦冬(臣) 石膏(佐)
上加生姜粳米。水煎。空心服。如不禁石膏者。可用济生方。除石膏加茯苓小麦。即人参竹
叶汤是也。
\x清心莲子饮\x
石莲肉(君) 赤茯苓(臣) 人参(臣) 黄 (臣) 地骨皮(佐) 麦冬(佐)
车前(佐) 黄芩(使) 甘草(使)
一方加远志石菖蒲。发热加柴胡薄荷。
\x远志饮子\x
远志(臣) 枣仁(臣) 茯神(佐) 人参(君) 黄 (臣) 当归(臣)
麦冬(佐) 石斛(君) 甘草(使) 生姜(引)
若烦甚。加竹叶知母。



<目录>卷七\西塘感症(中)

<篇名>感症变病

属性:振者。责其虚寒。虚则不至于争。故振耸耳。战者。为正与邪争。争则股栗而战矣。战虽重
于振。而栗重于战也。战者正气胜。栗者邪气胜也。皆邪正之相争也。大抵气血俱虚。不有荣养
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须大补气血。人参养荣汤。或加味人参养荣汤。若身摇不得
眠者。十味温胆汤。倍加人参。或加味温胆汤。
\x人参养荣汤\x
白芍(佐) 熟地(臣) 黄 (臣) 人参(君) 茯苓(佐) 白术
(臣) 陈皮(佐) 枣仁(臣) 远志(佐) 肉桂(使) 五味(使)
甘草(佐) 生姜(引) 大枣(引)(此方当加当归身。)
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十全大补。但分气血。此方五脏俱补。无乎不至。虚寒甚者。当加附
子以治之。阴虚更妙。
\x十味温胆汤\x
枳实(佐) 陈皮(佐) 茯苓(臣) 半夏(臣) 甘草(使) 远志(佐)
枣仁(臣) 熟地(君) 五味子(使) 人参(君)
上加生姜大枣。



<目录>卷七\西塘感症(中)

<篇名>感症变病

属性:筋惕肉 。皆因发汗攻表太过。邪热未解。血气虚夺。筋肉失养所致。或不因此。由素禀血
少。邪热搏于血脉之中。火性动惕故也。如伤寒不经发汗。七八日筋脉动惕。潮热来尤甚。其肉
不或 。大便秘结不行。小便赤涩。以手按脐旁硬痛。此有燥矢也。加味大柴胡汤。如伤寒十
余日。曾三四次发汗过多。遂变肉 。身振摇。筋脉动惕。此汗多气血俱虚故也。加味人参养荣
汤。如汗后虚寒不得眠。筋惕内 。内有热。用加
味温胆汤。
\x加味人参养荣汤\x
人参(君) 白术(臣) 麦冬(佐) 熟地(臣) 当归(臣) 茯苓(佐)
甘草(佐) 川芎(使) 五味(使) 肉桂(佐) 黄 (臣) 生姜(使)
大枣(使)
如阴虚相火动者。加酒炒知母黄柏。若阳虚下寒脉微者。加熟附子。肉桂倍之。不得眠加远
志枣仁。
\x加味温胆汤\x
人参(君) 生地(君) 白芍(臣) 当归(臣) 川芎(佐) 枣仁(臣)
柴胡(臣) 黄连(使) 茯苓(佐) 橘红(佐) 半夏(佐) 甘草(使)
上加竹茹生姜。



<目录>卷七\西塘感症(中)

<篇名>感症变病

属性:循衣摸床撮空。多是大虚之候。乃精神耗散。不能主持也。不问伤寒杂病。以大剂补之。多
有生者。伤寒论云。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此乃以脉之弦涩。辨
胃气之存亡。缘脉弦则迢迢而
长。知其胃气尚在也。故可以大承气下之而愈。然亦危极矣。必脉实症实者。方可行之。(下后
即宜大补。)



<目录>卷七\西塘感症(中)

<篇名>感症变病

属性:如经发表多者。用逍遥散加熟地。若发热至八九日外。舌黑。脉洪数无伦。已成败症者。竟
用人参一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