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脉浮紧,发热无汗,此伤寒脉证也,当发其汗。若当汗不汗,则为失汗,失汗
则寒闭于卫,热郁于荣,初若不从卫分汗出而解,久则必从荣分□血而愈也。故太阳
病凡从外解者,惟汗与□二者而已。今既失汗于荣,则荣中血热妄行,自□,热随□
解,必自愈矣。
【集注】
方有执曰:此承上条复以其证之较轻者言,以见亦有不治而自愈者,所以晓人勿妄治
,以致误之意。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与上条同,而无疼痛,则比之上条较轻
可知矣。所以不待攻治,得□自愈也。汗本血之液,北人谓□为红汗,即此说耳。
程知曰:言得□虽无汗,必自愈也。人之伤于寒而为热者,得□发越故愈。
张璐曰:□血成流,则邪热随血而散,夺血则无汗也。设不自□,当以麻黄汤发之,
发之而邪解,则不□矣。发之而余邪未尽,必仍□而解。
@@@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者,麻黄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出其治也。伤寒脉浮紧,法当发汗,若不发汗,是失汗也。失汗则热郁于
荣,因而致□者,宜麻黄汤主之。若能于未□之先,早用麻黄汤汗之,汗出则解,必
不致□,其或如上条之自□而解,亦无须乎药也。
【按】
凡伤寒初起,但不甚恶寒,便知夹热后多得□。其热多寒少者,则热随□去,继而汗
出,表与热均解也。其热少寒多者,纵热随□去,继必不汗出,表仍不解。诚能用青
龙、麻黄汤于未□之先发之,则汗□两解矣。若已经□后而汗不出,表不解,即用麻
桂之药,以和荣卫,亦须少兼芩、连、犀、地清阴凉血之品佐之,以护及阴血可也。
然大□之后,麻黄、青龙不可轻用,若用之不当,则犯□家不可汗之戒矣。
【集注】
『活人书』云:□后脉浮者,宜麻黄汤,□后脉微者、不可行麻黄汤,宜黄芩芍药汤
。盖□后脉浮,表未解也;脉微,表已解也,于此见仲景用麻黄汤于□后之大旨。
方有执曰:伤寒脉浮紧者,寒多风少之谓也。上二条皆风多寒少,前条以服药已微除
,汗发不透而致□,上条以较轻得自□,此以寒多不发汗而致□,三条之所以辨差分
也。盖寒多,则于法当发汗,而不发汗,热郁血乱,所以□也。□则阳邪之风散,麻
黄汤者,发其尚未散之寒也。
程知曰:此言寒邪不发之□,仍宜温散也。不发汗而致□,是入荣之寒,不得泄越而
然也。寒不尽则□不止,故仍用麻黄,不必待其□也。此与上条有寒热之别。
程应旄曰:大抵伤寒见□者,由其荣分素热,一被寒闭,荣不受遏,从而上升矣。
@@@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
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宜桂枝汤。
【按】
若头痛之「若」字,当是「苦」字,苦头痛,方为必□之证,若是「若」字,则凡头
痛皆能致□矣。
【注】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里已实,似可下也。头痛热未已,表未罢,可汗也。然欲下则
有头痛发热之表,欲汗则有不大便之里,值此两难之时,惟当以小便辨之。其小便浑
赤,是热已在里,即有头痛发热之表,亦属里热,与承气汤下之可也;若小便清白,
是热尚在表也,即有不大便之里,仍属表邪,宜以桂枝汤解之。然伤寒头痛不论表里
,若苦头痛者,是热剧于荣,故必作□,□则荣热解矣。方其未□之时,无汗宜麻黄
汤,有汗宜桂枝汤汗之,则不□而解矣。
【集注】
汪琥曰:头痛不已者,为风寒之邪上壅,热甚于经,势必致□,须乘其未□之时,酌
用麻黄汤或桂枝汤以汗解之,而验小便,实为仲景妙法。
魏荔彤曰:此条之□,乃意料之辞,非已见之证也。
@@@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
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注】
太阳病不解,当传阳明,若不传阳明而邪热随经,瘀于膀胱荣分,则其人必如狂。如
狂者、瘀热内结,心为所扰,有似于狂也。当此之时,血若自下,下者自愈,若不自
下,或下而未尽,则热与瘀血,下蓄膀胱,必少腹急结也。设外证不解者,尚未可攻
,当先以麻黄汤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痛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即调胃
承气加桃核,所以攻热逐血也。盖邪随太阳经来,故又加桂枝以解外而通荣也。先食
服者,谓空腹则药力下行捷也。
【按】
太阳病不解,不传阳明,邪热随经入里,谓之犯本,犯本者,谓犯膀胱之府也。膀胱
府之卫为气分,膀胱府之荣为血分,热入而犯气分,气化不行,热与水结者,谓之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