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艾矣。乃不知
预为绸缪,延缓至五、六日,前欲吐,今且利矣;前不烦,今烦且躁矣;前欲卧,今
不得卧矣,阳虚扰乱,阴盛转加,焉有不死者乎?
@@@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
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注】
论中心下有水气,发热有汗,烦渴引饮,小便不利者,属太阳中风,五苓散证也。发
热无汗,干呕不渴,小便不利者,属太阳伤寒,小青龙汤证也。今少阴病,二、三日
不已,至四、五日腹痛下利,阴寒深矣,设小便利,是纯寒而无水,乃附子汤证也。
今小便不利,或咳或呕,此为阴寒兼有水气之证:故水寒之气,外攻于表,则四肢沉
重疼痛;内盛于里,则腹痛自利也;水气停于上焦胸肺,则咳喘而不能卧;停于中焦
胃府,则呕而或下利;停于下焦膀胱,则小便不利,而或少腹满。种种诸证,总不外
乎阴寒之水,而不用五苓者,以非表热之饮也;不用小青龙者,以非表寒之饮也。故
惟主以真武汤,温寒以制水也。
【集注】
喻昌曰:太阳篇中,厥逆筋惕肉□而亡阳,用真武矣。兹少阴之水湿上逆,仍用真武
以镇摄之,可见太阳膀胱与少阴肾,一藏一府,同为寒水。府邪为阳邪,藉用麻桂为
青龙;藏邪为阴邪,藉用附子为真武。



<目录>卷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篇名>真武汤方

属性: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切)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
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方解】
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
外皆寒虚之病也。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夫人一
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者,倘肾中无阳,则脾之
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故水无主制,泛溢妄行而有是证
也。用附子之辛热,壮肾之元阳,而水有所主矣;白术之苦燥,创建中土,而水有所
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温中有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健土,
制水之中有利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药之酸敛,加于制水、主水药中,一以泻水,使
子盗母虚,得免妄行之患;一以敛阳,使归根于阴,更无飞越之虞。孰谓寒阴之品,
无益于阳乎?而昧者不知承制之理,论中误服青龙发汗亡阳,用此汤者,亦此义也。
然下利减芍药者,以其阳不外散也;加干姜者,以其温中胜寒也。水寒伤肺则咳,加
细辛、干姜者,散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气也。小便利者,去茯苓;去其虽寒而
水不能停也。呕者,去附子倍生姜,以其病非下焦,水停于胃也。所以不须温肾以行
水,只当温胃以散水。佐生姜者,功能止呕也。
【集解】
程知曰:白通、通脉、真武皆为少阴下利而设。白通四证,附子皆生用,惟真武一证
熟用者,盖附子生用则温经散寒,炮熟则温中去饮。白通诸汤以通阳为重,真武汤以
益阳为先,故用药有轻重之殊。干姜能佐生附以温经,生姜能资熟附以散饮也。
张璐曰:按真武汤方本治少阴病,水饮内结,所以首推术、附兼茯苓、生姜之运脾渗
水为务,此人所易明也。至用芍药之微旨,非仲景不能,盖此证虽曰少阴本病,而实
缘水饮内蓄,所以腹痛自利,四肢疼重,而小便反不利也。若极虚极寒,则小便必清
白无禁矣,安有反不利之理哉!此证不但真阳不足,真阴亦必素亏,或阴中伏有阳邪
所致,若不用芍药固护其阴,岂能胜附子之雄烈乎?
@@@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
肤,热在骨髓也。
【注】
身体为表,藏府为里,此以内外分表里也。皮肤为表,骨髓为里;六府为表,五藏为
里,此以身体之浅深,藏府之阴阳分表里也。病人,已病之人也:身大热,谓通身内
外皆热,三阳证也。反欲得近衣者,乃是假热,虽在皮肤之浅,而真寒实在骨髓之深
,阴极似阳证也。身大寒,谓通身内外皆寒,三阴证也。反不欲近衣者,乃是假寒,
虽在皮肤之浅,而真热实在骨髓之深,阳极似阴证也。
【按】
此以人之苦欲,测其寒热真假,而定阴阳之证也。当与少阴、厥阴病论中表热里寒、
里热表寒、脉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