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此二证,愈者甚少。初起俱如黍粒,渐肿如
瓜,坚硬平塌,紫暗不泽,较诸疮疼痛倍增。名虽各异
,而左右耳后,俱属足少阳胆经,由谋虑不决,郁火凝
结而成。此处皮肉浇薄,气多血少,终属险证,急当治
之。迟则热气下入渊液,前伤任脉,内熏肝肺,恶证悉
添,必致不救。若红肿速溃者顺,坚硬黑陷者逆。如果
投方应证,亦只十全四、五也。初宜服柴胡清肝汤消解
之,脓将成宜服托里消毒散,虚者十全大补汤托补之,
外俱敷乌龙膏,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溃疡门。
(渊液胆经穴名)
方剂:柴胡清肝汤(见前鬓疽)
托里消毒散、乌龙膏(俱见肿疡门)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目录>外科卷上\头部

<篇名>耳后疽

属性:【方歌】耳后疽生耳折间,三焦风毒胆火炎,红肿有头{为顺,
黑陷与痛冷溃难。
【注】此证生于耳折之间,无论左右,属三焦经风毒,兼胆经
怒火上炎而成。初起如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
如桃。若红肿有头,{热易溃,稠脓者为顺;若黑陷坚
硬,〔兴〕痛引脑,甚则顶、颊、肩、肘俱痛,不热迟
溃,紫血者为逆。初治法同夭疸,已溃内外治法,俱按
痈疽溃疡门。
又有初起失于托里,或误食寒凉,则毒不能外发,遂攻
耳窍,脓从耳窍出者,名为内溃,属虚,多服十全大补
汤。大抵少年得此证者,其愈最缓;老年得此证者,易
于成漏。
方剂: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目录>外科卷上\头部

<篇名>耳发

属性:【方歌】耳发三焦风热成,初椒渐若蜂房形,赤肿疼痛生轮后,
黄胆属吉紫血凶。
【注】此证生于耳后,属三焦经风热相搏而成,初如椒粒,渐
肿若蜂房,将腐亦多眼孔,{赤疼痛,肿连耳轮。盖发
者,乃痈证之毒甚者也。不可听其自溃,恐溃迟脓通耳
窍。当在十一日后,剪破疮顶,出黄白脓者属吉为顺;
出紫鲜血者属凶为逆。初起俱宜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外
敷二味拔毒散。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方剂:仙方活命饮(见溃疡门)
   二味拔毒散(见肿疡门)



<目录>外科卷上\头部

<篇名>耳根毒

属性:【方歌】耳根毒初痰核形,肿如伏鼠{赤疼,三焦风火胆怒气,
暴肿溃速非疽痈。
【注】此证生于耳后,初起形如痰核,渐增肿势,状如伏鼠,
{赤疼痛。由三焦风火,胆经怒气上冲,凝结而成。但
此证暴肿溃速,根浅易愈,非若痈疽之势大毒甚也。初
起寒热往来,宜服荆防败毒散汗之;发热痛甚者,仙方
活命饮消之;脓成者服透脓散,虚者服托里透脓汤;溃
后外撒红灵药,贴太乙膏;脓尽换搽生肌玉红膏,生肌
敛口。若遇虚者,脓水清稀,或疮口敛迟,即服香贝养
荣汤补之,自敛。
方剂: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透脓散(见肿疡门)
托里透脓汤(见前侵脑疽)
红灵药、生肌玉红膏、太乙膏(俱见溃疡门)
香贝养荣汤(见头部石疽)



<目录>外科卷上\头部

<篇名>玉枕疽

属性:【方歌】玉枕疽属督脉经,证由积热风邪乘,枕骨微上脑户穴,
高肿为顺紫陷凶。
【注】此证由督脉经积热,外受风邪凝结而成。生在玉枕骨尖
微上脑户穴。初起如粟,麻痒相兼,寒热往来,口渴便
秘,渐增坚硬,大者如茄,小如鹅卵,红活高肿。溃出
稠脓者,属吉而顺也;若紫暗塌陷,溃出血水者,属凶
险也。初则俱服神授卫生汤消解之,虚者宜服托里消毒
散,外敷冲和膏。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溃疡门。
方剂:神授卫生汤、托里消毒散、冲和膏(见肿疡门)



<目录>外科卷上\头部

<篇名>脑后发

属性:【方歌】脑后发生在督经,热结风府粟肿疼,红活易溃稠脓顺,
紫暗难溃血水凶。
【注】此证属督脉经,枕骨之下风府穴,由积热外受风邪凝结
而成。初如粟米,{肿作疼,痛引头顶肩项,气粗鼻塞
,渐大如盘如碗。红活速溃出稠脓者顺;紫暗难溃时津
血水者逆。初起内外治法,按玉枕疽。其余内外治法,
俱按痈疽肿溃疡门。



<目录>外科卷上\头部

<篇名>脑铄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