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血,少壮者,必成痼疾;老弱者,
    多致不起。
按、方剂:[1]加味归脾汤
      黑栀一钱 牡丹皮一钱 人参一钱 黄耆(炙)一钱五分 白术(炒)
      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枣仁(炒)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木香五分 
      远志(去心)八分 圆肉二钱 甘草(炙)五分
      并用姜、枣,水煎服。
     [2]二陈汤
      陈皮一钱五分 半夏(制)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引用姜,水煎服。
     [3]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五分。
      引用姜、枣,水煎服。
     [4]四君子汤 四物汤 加味消遥汤俱见伤损出血
注:
%



<目录>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篇名>少腹引阴茎作痛

属性:
属性:伤损而少腹引阴茎作痛者,乃瘀血不行,兼肝郁火所致:
   [1]宜用小柴胡汤加大黄、黄连、山栀服之。
   [2]待痛势已定,再用养血之剂,自无不愈矣。
   [3]此病若误认为寒证而投以热药,重则必危,轻则损目,治者宜慎之。
按、方剂:[1]小柴胡汤方见瘀血泛注
注:
%



<目录>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篇名>肌肉作痛

属性:
属性:伤损之证:
   [1]肌肉作痛者,乃荣卫气滞所致,宜用复元通气散。
   [2]筋骨间作痛者,肝肾之气伤也,用六味地黄丸。
按、方剂:[1]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八两 山萸肉(去核)四两 怀山药四两 牡丹皮三两 泽泻
      三两 茯苓三两
      共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空心,白汤服三钱。
     [2]复元通气散:方见伤损内证
注:
%



<目录>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篇名>血虚作痛

属性:
属性:[1]伤损之证,血虚作痛者,其证则发热作渴,烦闷头晕,日哺益甚,此
    阴虚内热之证。
   [2]宜八珍汤加丹皮、麦冬、五味子、肉桂、骨碎补治之。
按、方剂:[1]八珍汤:方见瘀血泛注
注:
%



<目录>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篇名>作渴

属性:
属性:伤损作渴:
   [1]若因亡血过多者,用四物汤加人参、白术,如不应,用人参、黄耆以
    补气,当归、熟地以补血,或用八珍汤。
   [2]若因胃热伤津液者,用竹叶黄耆汤。
   [3]如胃虚津液不足,用补中益气汤。
   [4]如胃火炽盛,用竹叶石膏汤。
   [5]若烦热作渴、小便淋涩,乃肾经虚热,非地黄丸不能救。
按、方剂:[1]竹叶黄耆汤
      淡竹叶二钱 人参 黄耆 生地黄 当归 川芎 麦冬 芍药 甘草
      石膏(□) 黄芩(炒) 半夏各一钱 水煎服。
     [2]竹叶石膏汤
      竹叶三把 石膏一斤 人参三两 甘草(炙)二两 麦冬一升 半夏
      半升 粳米半升 引用生姜,水煎服。
     [3]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伤损出血
     [4]八珍汤方见瘀血泛注
     [5]六味地黄丸方见肌肉作痛
注:
%



<目录>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篇名>作呕

属性:
属性:伤损作呕:
   [1]若因痛甚,或因克伐而伤胃者,宜四君子汤加当归、半夏、生姜。
   [2]因忿怒而肝伤者,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茯苓。
   [3]因痰火盛者,用二陈汤加姜炒黄连、山栀。
   [4]因胃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生姜、半夏。
   [5]因出血过多者,用六君子汤加当归。
按、方剂:[1]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伤损出血
     [2]小柴胡汤方见瘀血泛注
     [3]二陈汤 六君子汤俱见胸腹痛闷
注:
%



<目录>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篇名>伤损内证

属性:
属性:[1]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