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昼夜、血气、虚实,详后。
\x一热分脏腑经络\x
东垣云∶五脏有邪,各有身热,其状各异。(脉皆洪数,而有浮沉之别。)以轻手扪之则
热,重按之则不热,(王海藏谓∶皮肤如火燎,重按则不甚热。然则东垣所云不热,非全不热也,特不甚热耳。
下仿此。)是热在皮毛血脉也。在皮毛者属肺热,申酉尤甚。(肺金气旺时也。)症见喘咳,洒淅恶寒,
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散、白虎汤、地骨皮散之类治之。白晴赤,烦渴,黄芩一物
煎汤,丹溪清金丸,即黄芩为末,粥丸。二方泻肺中血分之火,泻白散泻肺中气分
之火。在血脉者属心热,日中益甚。症见烦心,掌中热,以黄连泻心汤泻丁,导赤
散泻丙,火腑丹(见淋)丙丁俱泻,朱砂安神丸(见烦躁)、清凉饮子(见伤燥)之类治之。
重按至筋骨之分,则热蒸手极甚,轻摸之则不热,是热在筋骨间也。在筋者(肌肉之下,
骨之上也)属肝热,寅卯间甚。(或寅申间发。)症见胸胁满闷,便难,转筋,多怒善惊,四肢
困热,筋痿不能起床,泻青丸、柴胡饮(见虚损)之类治之。或当归龙荟丸(见胁痛)、左金丸。
在骨者属肾热,亥子尤甚,骨蒸,酥酥然如虫蚀,困热不任,亦不能起
于床,滋肾丸(见小便不通)、六味地黄丸(见虚损)主之。轻扪重按俱不热,不轻不重按之而热,
是热在肌肉也,属脾热,遇夜尤甚。(脾阴土,夜属阴。)症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
以动。实热,以泻黄散、调胃承气汤(见大便不通)治之。虚热,以人参黄 散、补中益
气汤(见气)治之。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心神被火灼,故悬悬不宁也。)善饥,脐以上皮热,
(胃居脐上也。)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糜粥也。)脐以下皮热。(肠居脐下也。)由是推之,肝胆热,
则胁亦热,心肺热,则胸背亦热,肾热,则当腰亦热矣。两手太热,如在火中,为
骨厥,灸涌泉穴三壮立愈。手足心热,栀子、香附、苍术、白芷、半夏、川芎、为
末,神曲糊丸。五心烦热,火郁脾中,火郁汤。三物黄芩汤(见烦躁)治妇人四肢烦热。
热时发时止,知不在表,(在表则常热也。)大小便如常,知不在里,非表非里,是在经
络也。
\x一热分三焦\x
热在上焦,咽干口烂,栀子、黄芩。热在中焦,心烦口渴,黄连、芍药。热在
下焦,便闭溺赤,黄柏、大黄。
\x一热分昼夜血气\x(详恶寒篇末)
昼热夜静,是阳邪(即热邪)自旺于阳分也。(阳分者表也、腑也、气也。阳邪在阳分,遇阳时故热
作。)昼静夜热,是阳邪下陷于阴分也。(观热入血室症,日轻夜重可见。详《伤寒・少阳篇》。)昼夜俱
热,烦躁,是重阳无阴,当亟泻其阳,峻补其阴。昼热在气分,柴胡饮(见虚损、)白虎
汤,以泻气中之火。(阴虚者不宜用。)夜热在血分,地骨皮散、清凉饮子(见伤燥),以泻血中之火。
\x一热分虚实\x
血肉充盛,皮毛荣润,阴有余而热,及能食而热,口苦干燥,大便难,
脉洪盛者为实热。骨痿肉燥,筋缓血枯,皮聚毛落,阴不足而热,及不能食而热,
气短脉虚者,为虚热。



<目录>卷之一・杂症

<篇名>潮热

属性:有作有止,如潮水之来,不失其期,一日一发。(热者,火也。火气所在之经,必乘本经气
旺之时而发,如心经热则潮于午,肾经热则潮于子之类,已详发热门。)若日三五发,即是发热,不名潮
热矣。潮热有虚有实,伤寒日晡潮热,胃实也,已详《伤寒论》。余症潮热,若大便
结涩,小便赤短,喜冷畏热,睡卧不安,此气盛也,参苏饮(见发热)或小柴胡汤(见寒热。)
或气乏食少,神瘁体羸,病虽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为虚,茯苓补心汤、十全
大补汤、养荣汤(二方俱见虚损)之类。病后欠调理者,八珍散。症似虚,而胸膈痞满,背
心痛,服补药不效者,痰饮也。随气而潮,故热随饮而亦潮,五饮汤。夜微热,病
人不自觉,早起动作无事,饮食如常,既无别症可疑,只是血虚,阴不济阳、宜润
补,宜上条茯苓补心等汤。脉滑有宿食,常暮发热,于伤食门求之。血虚,五心热,
夜剧者,四物二连汤。热病愈后,余热伏留在经,复发热者,小便清利,误用寒凉,
致中气虚寒,无以托邪,不能行散,大剂参、术等补之,战汗而解,血虚加归、地。



<目录>卷之一・杂症

<篇名>恶寒

属性:(轻则畏怯,重则战栗)
恶寒分内伤、外感。



<目录>卷之一・杂症\恶寒

<篇名>外感恶寒有四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