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大而邪不一,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两大而顿
服之大方。(肝、肾及下部病者宜之。肝、肾下部位远,若小剂徐呷,则力微势缓,才到下部即散,故必大剂急
啜,乃能及下也。)
小方 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小无兼证者宜之。)有分两少而徐呷之小方。(心肺及上肺病
者宜之。)
缓方 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甘草、饴、蜜之属。)有以丸缓之之缓方。(丸之行,比汤、散为
迟。)有品味众多之缓方。(品众则递相拘制,不得各骋其性。)有无毒治病之缓方。(无毒则性纯而功
缓。)有气味俱薄之缓方。(气味俱薄则力弱,故功缓。)
急方 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中风卒厥,用通关散之类。)有汤、散荡除之急方。(汤、散
之行比丸为速。)有毒药之急方。(毒性上通下泻,以夺病势)。有气味俱浓之急方。(气味俱浓,则力
猛行急。)
按小而兼缓,病在上部而缓者宜之。大而兼急,病在下部而急者宜之。小而兼
急,病在上部而急者宜之。大而兼缓,病在下部而缓者宜之。又病大者宜大,小者
宜小,治主宜缓,治客宜急,各有攸当。
奇方 有独用一物之奇方。有合奇数一三五七九之奇方。
偶方 有二味相配之偶方。有合偶数二四六八十之偶方。有二方相合之偶方。
按王太仆云∶汗须以偶气乃足以外发,下须以奇乃不至攻伐太过。其意盖以奇
为小方,偶为大方。小方治近在脏腑,大方治远在皮毛也。然则奇偶即大小二方耳,
而复立此者,盖亦有奇大于偶者,故又立此二方,以见治法之变动不居耳,然不必
泥。观仲景桂枝汤汗以五味,大承气汤下以四味,可见矣。
复方 王太仆以复方即偶方,谬也。当根据后人二方相合为偶,数方相合为复之
说。又张子和引《内经》【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之说,以解
复方。谓【复】乃【反复】之义,盖奇之不去,则反用偶方,偶之不去,则覆用反
佐,反复重叠,以治其病也,亦通。



<目录>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

<篇名>方后附录

属性:宣可去壅。(壅,上壅也。病在膈上,如气上壅。而呕哕用姜、橘、藿香,以宣散之。痰壅上膈,用瓜蒂
等以宣吐之。中风口噤,胸膈迷闷,用通关散以嚏之皆是。)
通可去滞。(但滞耳,未至上壅也。如气滞用木香、槟榔,水滞用木通、防己,郁滞用香附、抚芎之类。
汪 以宣与通相类,改通为行水,不知宣单就上部言,通则兼中下二部言也。)
补可去弱。(精弱以熟地、苁蓉、羊肉补之。气弱以人参之属补之。)
泄可去闭。(滞,但行之滞耳。闭,则竟不行矣。如小便闭用葶苈,大便闭用硝、黄之类。)
轻可去实。(如表邪实用麻黄汤、香苏散轻扬之剂是也。)
重可去怯。(如气怯神浮,用朱砂镇之之类。)
滑可去着。(着,粘着也。因脏腑干涩,有所粘着而不行,惟滑可以去之。如大肠着,用麻仁、郁李,
小肠着,用葵子、滑石之类。)
涩可去脱。(如汗脱用牡蛎、五味,肠脱用肉果、诃皮、粟壳,津脱用五味、乌梅,精脱用莲蕊,血脱用
地榆之类。)
燥可去湿。(如湿胜用桑皮、茯苓,寒湿姜、附、胡椒,气湿苍术、白术,湿痰半夏、南星、蛤粉,湿热
黄连、黄柏、山栀之类。)
湿可去枯。(湿则润,故枯燥可去。)



<目录>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

<篇名>方后附录

属性:急服 有通口直饮。(重剂,治下部宜之。)有趁热连饮。(轻剂、偶剂,发汗宜之。)
缓服 有趣热徐徐小饮。(治肺病宜。)有不用气随津自下。(治咽喉病宜。)
冷服 有寒剂冷服。(治大热病宦。)有热剂冷服。(治假热病宜。)
热服 有热剂热服。(治大寒病宜。)有寒剂热服。(治假寒病宜。)
温服 有补药温服。(取温补气。)有平药温服。(病不犯大寒热者宜。)
空心服 有五更空心服。(病在肾、肝,宜取其再睡一番,药入肾、肝。)有早起空心服。(补
下、治下宜。)有空心服后即压以食。(治肾恐妨心,治命门恐妨肺者宜。)
食后服 有食后即服。(病在胸膈者宜。)有食远方服。(病在中脘者宜,或病在胸膈用峻下药,恐
饮食方在胃口,下早致胸结者亦宜。)
临卧服 有服后正卧。(病在胸膈,素有积者宜。)有服后左右侧卧。(病在左右肋,使药直至病
所。)有服去枕卧。(病在肺及在膈以上者宜。)
一二滚服。(发散,治上病者宜。)百十滚服。(温补,治中脘病者宜。)浓煎服。(治下部病者宜。)已
未午初服。(于阴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