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之间也。)足太阳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
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足太阳经之行于下体者,从后廉下合 中,贯 内,出外踝
之后,结于踵,故其形见为病,皆在足之跟踵也。)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
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阳明大肠之脉行于上体者,挟口,交人中,
上挟鼻孔,故其气血之盛衰,必形见于髭也。在口上曰髭,在口下曰须。)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
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手阳明之行于下体者,上 外前廉,下近于腋,且阳明、太
阴为表里,而太阴之脉出腋下,故腋下毛美。手鱼肉者,大指本节后浓肉也。本经之脉,起次指,出合谷,故
形见于此。)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三焦之脉
行于上体者,出耳前后,至目锐 ,故其血气之盛衰,皆见于眉耳之间。)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卷多
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手少阳之脉行于下体者。起名指端,循手腕,
出臂外,上肘,故其形见若此。)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有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
手太阳小肠之脉行于上体者,循颊上 ,斜络于颧,故其血气之盛衰,皆形见于须面之间也。)手太阳
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手太阳之脉行于下体者,循手外侧,上腕,故其形见者
如此。首言五形者,以脏为主而言其禀;此言六阳者,以腑为表而言其形。禀质相合,象变斯具
矣。此所以有左右上下之分也。)刺之有约。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气血少,其肥而泽者血气
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
(此言足太阳一经之盛衰,而他经之有余不足,亦由是也。审察既明,而后调之,则不失其逆顺矣。)刺
其诸阴阳,按其寸口、人迎以调之。(寸口在手,太阴脉也。人迎在头,阳明脉也。太阴行气于三阴,阳明
行气于三阳,故按其寸口、人迎而可以调阴阳也。)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
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切,深也。循,察也。经络为病,身必痛痹,甚则血气不行,故脉道凝涩也。)
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行,决之乃行。(血脉凝涩,气不
至也,故当留针以补,而致其气以温之。致,使之至也。决者,开泄之谓。)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
(气有余于上者,病必在上,故当刺其穴之在下者,以导而下之。导,引也。)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
(气不足于上者,即刺其在上之穴,仍推其针而休息之。休者,留针以待气也。)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
稽留不至,言气至之迟滞者。接之引之,而使其必来也。迎,去声,凡物未来,而迓之使来也。)必明于经
隧,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菀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隧,道也。必明经脉之道路,而后
能执持之也。其有寒热不和者,因其偏而导去之,脉道虽有菀陈,而血不结者,则其势而予治之。
则,度也。予、与同。菀、郁同。)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凡刺之道,
须明血气,故必知此二十五人之脉理而刺之,大约可以尽矣。)



<目录>卷二

<篇名>脉色上第四

属性: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
平旦者,阴阳之交也。阳主昼,阴主夜;阳主表,阴主里。凡人身营卫之气,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昼则
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分,迨至平旦,复皆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也。夫脉,气
血之先也。盛则脉盛,衰则脉衰,热则脉数,寒则脉迟,微则脉弱,平则脉和;长人脉长,短人
脉短;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此皆其常也,反者为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
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切者,以指按索之谓。切脉之动静,诊阴阳也。
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察五色之变见,诊生克邪正也。观脏腑虚实以诊其内,别形容盛衰以诊其外。故
凡诊病者必合脉色,内外参伍以求,则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情无所遁,而先后、缓急、真假、
逆从之治必无差,故可以决死生之分,而况于疾病乎?参伍之义,以三相较谓之“参”,以伍相类谓之“伍”。
搜其隐微,通其变,极其数也。)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内者,关前曰寸,关后曰尺,故曰“尺内”。季
胁,小肋也,在胁下两旁,为肾所近,故自季胁之下皆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