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石膏治之而愈。
僧(四四) 疟变单热,夜不欲寐,口苦作呕,相延匝月,不思纳食。症是沉重,脉象有
根无妨,作疟邪入血分治。
小生地 归身 滑石 柴胡 黄芩 半夏 橘皮 甘草 姜皮
一服热即退,呕仍然。因胃虚,糯米饮合人乳各半盏,服下即安。此系华仙方。
沈(十九) 疟(即三阴疟。)初起,脉来沉涩,寒热俱重。盖此症农人最多,大半起于
三秋
。某因内有伏暑,外感风寒,饮食入胃,运化失常,多生痰涎,以成此症。治法须分感之偏
胜,体之浓薄,以权药之轻重。更察国中末邪之浅深,元气之虚实,以权药之彻补。(彻邪
补正。)久发不止,必致传于五脏,尤当细心切脉问因。一遵先贤,分别施治,何患病魔之
缠绵难愈哉!世俗以此症为徒罪病,言其二三年不肯愈也。
石膏(三钱) 知母(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以上三味内清暑热) 柴胡(一钱) 苏叶(
一钱
五分) 防风(一钱五分。以上三味除风寒) 橘皮(一钱) 浓朴(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山楂
(二钱。以上四味荡涤胃中痰涎) 甘草(四分) 姜皮(四分) 大枣(二枚,以和营卫)
四服而愈。此方治体实邪重者,可见立方治病,全要用意精切,则药无虚发矣。
戊(二二) 日疟缠绵,五旬不愈,多痰口苦,舌光而渴,脉细而数。良由暑邪内伏,胃
失运
行,平素虽阴亏体质,又兼久热,归、地养血,似乎对症,路实分岐。盖暑邪从鼻吸受,是
无形,滋之补之,不见其利,反见其害。
杏仁 香豉 橘红 通草 连翘 滑石 青蒿 甘草 西瓜翠
服后汗泄,小便利,诸患俱平。惟余微热痰气未清,按脉浮大,是宜清补肺气。
北沙参 麦冬 半夏曲 茯神 草 橘红 连翘
一服其病如失,加参条数剂而康。
戴(十四) 日疟历两月不止,兼有咳呛,舌白脉细而数。此属正虚邪浅。
柴胡 桂枝 青蒿 党参 生地 冬术 归身 白芍 杏仁 橘红 小麦 大枣
六服疟咳皆愈。
徐(三九)冷雨侵肌,营卫不调,三日疟初起。
柴胡(一钱) 桂枝(五分) 石膏(三钱) 橘皮(一钱) 半夏(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甘
草(四分) 姜枣
四服寒剩些微,小柴胡去参,加知母、苍术、蔻仁,又数剂而愈。
许(二八) 三疟经年,寒轻热重,津津汗出,腿跨酸楚,补中益气加生地、茯苓、半夏
,六服减其大半;去升麻,又加牛膝,不数剂而痊。其效在阴阳并补,升降得宜。
许(三八) 三疟年半,阴阳俱虚,大小腹常痛,宜益先天之真,遵仲景八味丸而愈。
秦(二二) 疟脉沉细,寒热俱猛,病作入夜必有梦遗,当作邪盛治。其法以升阳散寒
,清暑除热,香燥理胃,用猪苓意在乎其阴阳使不得交错。治病当寻源头,其精关不禁,系
水火不交而致,固摄之药,闭遏邪气,反能益病。但使调和阴阳,诸症皆得而愈矣。
柴胡 升麻 葛根 防风 黄芩 知母 橘皮 浓朴 半夏 猪苓
四服寒退什九,热退其七,梦遗一服就无,改轻升阳之品,去浓朴,加党参钱半。
姜(三四) 三疟住后,遇劳复发,足酸腰痛,当补营卫。
生地 归身 白芍 党参 黄 半夏 橘皮 升麻 柴胡 炙草
王(三一) 日发单寒不热,古称牝疟,此卫阳郁滞所致。中秋后虽值天气微寒,却不宜
桂枝温表,缘内有暑邪故也。凡阳陷入阴为寒,用升阳可以止寒,温肌无益。
柴胡 升麻 葛根 防风 黄芩 半夏 橘皮 枳壳 姜皮
李(三二) 暑邪被凉风所遏。日疟以散风清暑涤痰,三法并用,治风寒暑热如神。
柴胡 葛根 黄芩 知母 枳实 半夏 橘皮 甘草 姜皮
任(二四) 日疟最重,吐泻并作,勺水难下。此乃湿热满布三焦,营卫不通,似为险候
。以
予观之,一条直路,并无屈曲难行;其症虽重,可汗应手效也。柴苓汤去参,加浓朴、黄连
。果一服而愈。
钟(四九) 三疟愈后,继热病,旋变小便不禁,茎痛如割。责之久病肾虚。
熟地 萸肉 山药 菟丝子 覆盆子 五味子 枸杞子
四服如风扫尘。
徐氏(四四) 痹热咳嗽,经月不解,此肺疟也。
柴胡 黄芩 半夏 橘红 杏仁 防风 苏叶 连翘 甘草
两服疟愈,咳嗽未除,清金养胃而痊。
徐(二六) 疟疾夜发,胸痛纳胀,已历四旬。
柴胡 当归 丹皮 白芍 黄芩 灸鳖甲 橘皮 乌梅肉 炙草
三服痊愈。
马女(十七) 疟后腹痛呕黄水,不思纳食,或纳旋即吐出,两脉沉细而数,口苦而渴。
按∶寒热虽除,邪终未泄,宜理少阳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