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7-古今医案按-第13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脉 象若何。想诸虚寒证毕现。其脉之大小迟数不足计耶。
【目录】卷九\女科【篇名】痉属性:夷坚志曰。杜壬治郝质子妇。产四日。螈 戴眼。弓背反张。壬以为痉病。与大豆紫汤 独活汤而愈。政和间。予妻房分娩。犹在蓐中忽作此证。头足反接。相去几二尺。家人惊 骇。以数婢强拗之不直。适记所云。而药囊有独活。乃急为之。召医未至。连进三剂。遂能 直。医至即愈矣。更不须用大豆紫汤。古人处方。神验屡矣。
一产妇牙关紧急。腰背反张。四肢抽搐。两目连札。立斋以为去血过多。元气亏损。阴 火炽盛。用十全大补加炮姜。一剂而苏。又数剂而安。
魏云。立斋治螈 以大温补。前条治风。想螈 有微甚之不同耳。
震按不必分微甚。但须审地方及时令。若薛案明云去血过多。必无用独活之理矣。
【目录】卷九\女科【篇名】螈搐属性:丹溪治一产妇。年三十余。正月间。新产十余日。左脚左手发搐。气喘不眠。面起黑色 口臭。脉浮弦而沉涩。右为甚。意其受湿。询之。产前三月。时常喜羹汤茶水。以黄 、
荆芥、木香、滑石、苍白术、槟榔、陈皮、川芎、甘草、芍药。四服后加桃仁。又四服而漉 漉有声。大下水晶块。大小如鸡子黄与蝌蚪者数十枚。而愈。乃去荆芥、槟榔、滑石。加当 归、茯苓。调理其血。四十帖而安。
震按左脚左手发搐。似肝经血燥生风。气喘不眠。面起黑色。口臭。似瘀血入肺死证。
脉象浮弦易辨。沉涩难辨。身临其局。彷徨无措者多矣。非丹溪岂能认为湿而用此等药乎。
若下条薛案。稍有墙壁可循耳。
一妇人发螈遗尿。自汗面赤。或时面青。饮食如故。肝脉弦紧。立斋曰。此肝经血燥。
风热螈 也。肝主小便。肝色青。入心则赤。法当滋阴血。清肝火。遂用加味逍遥散。不数 剂诸证悉退。
孙东宿治潘大司马媳。年二十五。体素弱。语言端谨。因难产伤力。继以生女拂意。后 又女死悲戚。实时晕厥。醒而神思眯昧。手足螈 。不可诊脉。目上视。细询之。自女落地 恶露绝无。有女医时与人参干嚼。及独参汤并粥乱进。参与粥皆壅塞膈上不下。以故神昏 螈不已也。孙教以手于喉中探而吐之。喜其随手吐出痰饮粥药盈盆。螈 方定。乃与川芎 山楂、泽兰叶、陈皮、半夏、茯苓、香附进之。稍得睡。不虞女医又私与补药二帖。
子丑 时陡然狂乱。如降神之状。汉声官话。问答如流。其声壮厉。迥异平时。其家咸谓神附。祈 祷百般。孙曰。此恶露不尽。乃蓄血如见鬼之证。非真有神佛相附也。以归尾四钱。川芎一 钱五分。泽兰叶、益母草、滑石等。煎冲热童便。连饮二帖。狂乱少定而未除。意其胸中必 有余痰作滞。前方中无佐使之品。故药力不行也。大加山楂为引。恶露稍行。神思即静。嗣 后稍睡少时。手足微动。或自以手掌其面。或自以手捶其胸。昏乱不息。诊其脉近虚。早间 面红而光。申酉时面色白。此血行火退。故脉虚而当补矣。与人参、川芎、泽兰叶各一钱。
当归、山楂各二钱。茯苓、陈皮各八分。卷荷叶一片。煎冲琥珀末五分。服后嗳气二声。孙 喜曰。此清阳升而浊阴降矣。自兹安静。恶露行。大便通。而索粥饮矣。
震按此案前半段治法不难。盖得其参粥杂进之病情。自有消瘀及消痰食之方药。但探吐 法尤捷耳。蓄血如见众。知者亦多。难于后半段恶露稍行。神思即静。略睡片时。昏乱不息 仍是蓄血形状。乃于轻剂消瘀之中。复用人参。并不以前曾误用而畏蹈故辙。此为高手。
其讲脉与面色极是。但产后谵语昏狂。有纯因于痰者。又不可不知。
【目录】卷九\女科【篇名】厥冷属性:易思兰治瑞州一妇。产后半月余。胃中有清水作逆而吐。以为胃寒。煎姜椒汤饮之。初 觉相宜。至三五日。清水愈多。口气渐冷。四肢发逆。腹中冷气难堪。有时战栗。以四物汤 加人参、炮姜。初服少安。久则不应。易诊之。六脉俱无。以三指按至尺后。脉来实数有力 左右皆同。发言壮厉。一气可说四五句。唇焦颊赤。大便五六日一次。小便赤少。此实热 症也。询之。其俗产后食胡椒炒鸡为补。此妇日食三次。半月后遂得疾。蓄热明矣。其口冷 吐水发厥者。热极似水耳。战栗者。热入血室。热盛生风也。用三黄汤连投之。六脉俱现。
清水渐减。姜椒汤不欲食矣。服四日。口中热气上升。口舌发黄小粟疮。大便八日不通。以 四苓合凉膈散空心一服。至午不动。又以甘草煎汤。调元明粉五钱。热服一时许。腹中微鸣 吐出酸水一二碗。大便连去二次。仍以四苓散、三黄、山栀、枳壳调理。一月全愈。大凡 诊脉。遇极大极微者。最宜斟酌。如极大而无力。须防阳气浮散于外。如极微之脉久久寻而 得之于指。稍稍加力。按之至骨愈坚牢者。不可认作虚寒。今此证六部皆无脉。尺后则实数 有力。所谓伏匿脉也。阳匿于下。亢之极矣。岂可泥于产后。禁用寒凉者。
震按易公之案甚多。此为第一。观其发明脉理。可谓仙传秘诀。
一妇人产后。日食茶粥二十余碗。一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