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极似水,此之谓矣。椒
发阴经之火,鸡能助痰,只以益其病尔。以大承气汤下之,昼夜行二十余,顿减纩之半。复以黄
连导痰汤益竹沥饮之,竟瘳。
姑苏朱子明之妇,病长号,数十声暂止,复如前。人以为厉所凭,莫能疗。原礼曰∶此郁病
也。痰闭于上,火郁于下,故长号则气少舒。经云∶火郁则发之是已。遂用重剂涌之,吐痰如胶
者无算,乃复初。
乐原忠妻,亦苏人,因免乳后病惊,身翩翩然如升浮云之上,举目则重屋旋运,持身弗定。
他医饮以补虚治惊,皆不验。原礼曰∶左脉虽芤且涩,神色不动,是因惊致心包络积污血耳,法
宜下之。下积血如漆者一斗,即愈。
留守卫吏陆仲容之内子病热,妄见神鬼,手足 动。他医用黄连清心汤不中。原礼视之曰∶
形瘦而色不泽,乃虚热耳,法当以李杲甘温除大热之法为治,即经所谓损者温之者也。服参 而安。
他若此者甚众。予备闻贤士大夫恒言之,今不能悉数也。呜呼!有人于此,可不谓之合于古道者乎?夫
医之为道,本于《素问》、《内经》,其学一坏于开元,再坏于大观。习俗相仍,绝不知究其微指,
唯执一定之方,类刻舟而求剑者。人訾之,则曰∶我之用此,不翅足矣,又何事《内经》为?宋
之钱仲阳独得其秘于遗经而扩充之。金之张、刘、李诸家又从而衍绎之。于是《内经》之学大明。
刘之学,朱彦修得之最深。大江以南医之道本于《内经》,实自朱发之。原礼乃其高弟,其用心
也笃,故造理为特精。其传授有要,故察证无不中,亦可谓贤也已矣。近来京师缙绅家无不敬爱
之,服其剂沉 豁然如洗。或欲荐为医官,辞不就,道赋诗以钱其东还,且请余为序。昔者司马
迁作《仓公传》,载其应诏所对,凡廿有三,书治病之状甚具。予仿此义,稍陈原礼疗疾奇中者,
系之首简,并告周官疾医四时治证之概。世之知言君子必有所择焉。(《宋学士集》)



<目录>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篇名>望闻问切订

属性:春甫谨按∶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若得四字之旨,则于医学可谓至矣。今人惟问一
端而已,其于望闻亦浅浅耳。至于切脉,则又谓居三者之末而犹后轻视之,故所以卒鲜有精于脉
者。间有言者,亦不过左心小肠之说耳。经位不别,其何以察虚实生死之几耶?殊不知四者之要,
则又在乎切之之功也,其望其闻其问之三者,先以得其病情之端,而后总切脉于寸口,确乎知始
病之源。而方今延流于何脏何经、若虚若实、或死或生,准候酌方,必有赖于切脉而后可以为图
治之效矣。斯其次第之序,初近患人,光望而闻,次问而切,固理之不容易也。然则切脉果可轻
与?予故订之,以备知者之取采耳。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接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
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岐伯曰∶夫色脉与尺脉之相应也,
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
失也,故知一则为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又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者,望见五色,以知其病之所处也;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
病之所出也;问而知之者,间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
视其虚实,以知其病在何脏腑也。



<目录>卷之三\翼医通考(上)

<篇名>望闻问切订

属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色青者其脉弦,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
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又曰∶
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
五色篇帝曰∶各以其色言其病。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
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何以知之?帝曰∶赤色出两颊,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
必卒死;黑色出于天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雷公再拜曰∶善哉!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也。
五脏生成篇曰∶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
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
虚下实,兼有积气在胸,喘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
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