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去脊各一寸五分,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 末是穴,坐正取之。 
针三分,灸五壮。(有灸百壮。) 
【主治】五劳传尸,骨蒸肺痿,咳嗽,呕吐,支满,腰脊强痛,寒热,瘿气,黄胆。 
厥阴俞
(一名阙俞) 在四椎下,两旁各开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七壮。 
【主治】咳逆,牙痛心痛,胸满呕吐。 
心俞
 在五椎下,两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偏风半身不遂,心气乱恍惚,中风,偃卧不得,冒绝发痫,呕吐咳血,发狂健忘, 
小儿气不足,数岁不语。 
膈俞
 在七椎下,两旁相去脊中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心痛周痹,吐食翻胃, 癖,咳逆,四肢怠惰嗜卧,骨蒸,热病汗不出,食不下腹胁胀满。 
肝俞
 在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七壮。 
【主治】气短,咳血,多怒,黄胆,鼻酸,热病后目出泪,疝气筋痉相引转筋入腹。 
胆俞
 在十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三壮。(《素 问》云∶深刺中胆者一日死。愚谓背俞俱不宜剌深,恐中脏腑皆死。) 
【主治】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心腹胀,口干苦呕吐,骨蒸劳热。 
脾俞
 在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 癖,积聚,肋下满,痰疟寒热,黄胆不食。 
胃俞
 在十二椎下,两劳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寒吐逆,翻胃霍乱,腹胀支满,肌肤疲瘦,不嗜食,脊痛筋挛。 
三焦俞
 在十三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脏腑积聚,胀满不饮食,羸瘦,伤寒头痛吐逆,肩背急,腰脊强,不得俯仰,水谷 不化,下利肠鸣目眩。 
肾俞
 在十四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正坐取之。 
经曰∶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 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 一度,肝之俞也。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腰痛,梦遗精滑,脚膝拘急,身重振寒。 
大肠俞
 在十六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腹胀,绕脐痛,肠鸣肠癖,泻痢不化,大便难。 
小肠俞
 在十八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膀胱三焦津液少,便赤不利,淋沥遗尿,小腹胀满,泻痢脓血,脚肿,妇人带下。 
膀胱俞
 在十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腹痛满,阴疮,脚膝无力,女子 瘕。 
中膂内俞
(一名脊内俞) 在二十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夹脊胂起肉,伏 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肾虚消渴,腰脊强不得俯仰,肠冷,赤白痢,疝痛,汗不出,胁腹胀。 
白环俞
 在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伏而取之。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腰脊痛,疝痛,手足不仁,便不利,温疟,筋挛痹缩,虚热闭塞。 
上 
 第一空腰踝下一寸夹脊陷中。足太阳少阳之络。针三分,灸七壮。 
【主治】大小便不利,呕逆,膝冷寒热疟,阴挺出,白带。 
次 
 第二空夹脊陷中。针三分,灸七壮。 
【主治】大小便不利,腰痛足清,疝气下坠,肠鸣泻泄,白带。 
中 
 三空夹脊陷中。足厥阴少阳所结之会。针二分,灸三壮 【主治】五劳七伤,二便不利,腹胀飧泄,带下月经不调。 
下 
 四空夹脊陷中。针二分,灸三壮。 
【主治】肠鸣泻泄,二便不利,腰痛引小肠急痛。 
会阳
(一名利机) 阴尾尻骨两旁。针八分,灸五壮。 
【主治】腹中寒热气,泄泻肠癖久痔,阴汗湿。 
承扶
(一名肉 ,一名阴关,一名皮部) 尻臀下阴股上文中,又云臀下陷文中。针 七分,灸三壮。 
【主治】腰脊引如解,久痔臀肿大便难,小便不利。 
殷门
 肉 下六寸。针七分。 
【主治】腰脊不可俯仰,泄注外股肿。 
浮 
 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霍乱转筋,小肠热,大肠结,筋急,髀枢不仁。 
委阳
 承扶下一寸六分,屈伸取之。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 
三焦下辅俞,足太阳之别络。针七分,灸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