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厥后方药之说肆行,而针灸之法仅而获存者,何也?曰∶《内经》,上古书也。上古之
人,其知道乎,劳而不至倦,逸而不至流。食不肥鲜,以戕其内;衣不蕴热,以伤其
外。起居有常,寒暑知避,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生?虽有贼风虚邪,莫能深入,
不过凑于皮肤,经滞气郁而已。以针行滞散郁则病随已,何待于汤液醪醴耶?当今之世,
道德以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纵欲以竭其精,多虑以散其真,不知持满,不解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寒暑不避,故病多从内生,外邪亦易中也。经曰∶针刺
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病既属内,非藉汤液之荡涤,其能济乎?此和缓以后,方药
盛行,而针灸罕用者,实由世不古若,人非昔比,病有深浅,治有内外,非针灸宜于古而
不宜于今,非汤液宜于令而不宜于古也。经曰∶上古作汤液,为而弗服;中古之时,
服之万全;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针灸治其外。虽形弊血尽而功不立,此之谓也。
或问∶经病络病,治有异乎?经曰∶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
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肺。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
于皮毛,入舍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
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
故曰缪刺。
或问∶病有在气分者,在血分者,不知针家亦分气与血否?曰∶气分血分之病,针
家亦所当知。病在气分,游行不定;病在血分,沉着不移。以积块言之,腹中或上或下,
或有或无者,是气分也;或在两胁。或在心下,或在脐上下左右,一定不移,以渐而长者,
是血分也。以病风言之,或左手移于右手,右足移于左足,移动不常者,气分也;或常在
左足,或偏在右手,着而不走者,血分也。凡病莫不皆然。须知在气分者,上有病,
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在左取右,在右取左。在血分者,随其血之所在,应病取之。
苟或血病泻气,气病
泻血,是谓诛伐无过,咎将谁归?
或问∶赋言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上。午前为早,午
后为晚。从腰以上为上,从腰以下为下。男子早针,气乃上行;晚针,气乃下行。女
子早针,气乃下行;晚针,气乃上行。其说亦有据乎?经曰∶荣气行于肺中,周身五十
度,无分昼夜,至平旦与卫气会于手太阴。卫气行于脉外,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
十五度,平旦与荣气会于手太阴,是则卫气之行,但分昼夜,未闻分上下也。男女脏腑
经络、气血往来,未尝不同也。今赋所言早晚,似涉无稽之说,安可以为涉哉!
或问∶睛明、迎香、承泣、丝竹空皆禁灸,何也?曰∶四穴近目,目畏火,故禁灸
也,以是推之,则知睛明可灸,王注误也。
或问∶迎而夺之,随而济之,此固言补泻也。其义何如?曰∶迎者,逢其气之方
来,如寅时气来注于肺,卯时气来注于大肠。此时肺、大肠气方盛,而夺泻之也。随者,
气之方去,如卯时气去注大肠,辰时气去注于胃。肺与大肠,此时气虚而补济之也。余仿此。
或问∶ 穴针入几分、留几呼之说。曰∶愚以为初不如是相拘。盖肌肉有浅深,病去
有迟速。若肌肉浓实处,则可深;浅薄处,则宜浅。病去则速出针,病滞则久留针为可
耳,故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也。
或问∶孙氏以灸为闭门赶贼,何如?曰∶夫以火泻者,疾吹其火,则火气与邪气去
矣。此《内经》火泻法也,又胡为而闭其门乎?至于气,针虽微,妄加无病,则气之泻若
河决下流,不可以其微而忽之也。孙氏之云,特归重于火针耳。要之言不能无弊,故曰
立言难。
或问∶人神随年岁巡历于人身,尻神逐日坐临于人。若人死,此神与之俱死乎?抑
出于人之身,飘流于天地间而失所根据乎?抑别求人而附之乎?若别欲根据人,则人人自有
神矣。无人可根据,神亦离散矣。既曰神,则灵变莫测者也,何必求人而附之乎?人之心
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胡不驱此神使身安而不为针灸所犯乎?曰人神,曰尻神,后世术
家之言,《素》《难》未有也,何足信哉?
或问∶十二经络、 穴、各有流注,衰旺之时,按时补泻固是。今病在各经络
者,或按时亦能去病,盖病着于经,其经自有虚实,补虚泻实,亦自中病也。病有一
针而愈,有数针始愈,盖病有新故浅深。新且浅,一针可愈;若深痼者,必屡针可去,
如服药然,有一二剂病愈,有服至四五十剂而愈者。今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