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各一 钱) 半夏(七钱) 炙甘草(五分)
上分二帖,每帖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小温中丸
治黄胆与食积,又可制肝燥脾,脾虚须用白术汤使。
针砂(十两,醋炒七次,令通红,另研) 苦参(夏加冬减) 白术(五两) 山楂 (各二两) 吴茱萸(一两,冬加夏减) 苍术(半斤) 川芎(夏减) 神曲(各半 斤) 香附米(一斤,童便浸一宿,炒)
上为细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盐汤下。
大温中丸
针砂(十四两,制如前) 陈皮 苍术 青皮 浓朴(姜制) 三棱(醋煮) 莪 术(醋煮) 黄连 苦参 白术(各五两) 生甘草(二两)
香附子(一斤,制如前)
上为细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盐汤下。
必效散
治黄胆通用。
葶苈(隔纸炒) 草龙胆 山栀子 茵陈 枳实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柴苓栀子汤
治黄胆,清解之剂。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各八分) 陈皮 炙甘草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猪苓 泽泻 山栀(各七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一盏,食远服。
(叔和)
硝石矾石散
二味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大麦粥汁和服,日三服,取汗愈。若小腹满急,小便 不利,用滑石、石膏各三钱,入粳米一撮,同煎服。
【目录】卷之十八\疸证门【篇名】药方属性:(《金匮》)
桂枝加黄 汤
治黄汗身肿汗出,出已辄轻,久久必身 ,胸中痛,腰以 下无汗,不能食,烦躁,小便不利。
桂枝 苍术(各一钱) 甘草(五分) 黄 (二钱)
水煎,加姜枣,食粥,以助药力。
黄 散
治汗黄身肿,发热不渴,汗出染衣,色黄。
黄 (蜜炙) 麦门冬 茵陈 赤芍药(各一钱) 石膏(二钱) 豆豉(一撮) 甘草(炙,五分)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芍桂酒汤
治汗出入水,水从汗孔入而成黄汗。
黄 (五两) 芍药(三两) 桂(二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斗,水七升,煎三升,温服一升。空心服至六七日,乃解。苦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目录】卷之十八\疸证门【篇名】药方属性:
茵陈栝蒌散
治黄胆。
茵陈(二钱) 木通 山栀(各钱半) 大黄(炮一钱) 石膏(二钱) 栝蒌壳(一钱半)
上水二盏,姜三片、葱一茎,煎八分,食前温服。
(《金匮》)
小半夏汤
治黄胆,小便色不异欲利,腹满而喘。
半夏(炮七次,姜汁拌) 每服三钱,入姜十片,水煎服。
栀子滑石汤
治黄胆腹满,小便不利,面赤自汗,为里实,当下之。
大黄 黄柏(各二两) 栀子(十五枚) 滑石(四两)
上水六升煮四升,去渣澄清,更取一升顿服。
一曰病黄胆,发热烦满,胸满口燥者,以病发,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劫大 发而黄,壮热在里,当下之。
黄连散
治黄胆,大小便秘涩壅热,累效。
黄连 大黄(酒炒。各二两) 黄芩(酒炒) 炙甘草(各一两)
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温水调下,日三服。先用瓜蒂散搐鼻,所下黄水即服黄连散。
搐鼻瓜蒂散
治黄胆,小便、身如金色,兼治酒疸。
瓜蒂(二钱) 母丁香(一钱)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五分)
上为细末,每用夜卧。先含水一口,却于两鼻孔中搐入半字。至明日取下黄水便服黄 连散。病轻者,五日效;重者,半月效。
【目录】卷之十八\疸证门【篇名】药方属性:
葛根汤
治酒疸。
葛根(六钱) 枳实(麸炒) 山栀子 豆豉(各三钱) 甘草(五分)
上咀作二剂,每剂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白术汤
治酒疸。因下后变成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状。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桂心 白术(炒。各三两) 豆豉 葛根 杏仁(去皮尖) 炙甘草(钱半) 枳壳(麸炒,三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酒蒸黄连丸
治酒疸发黄,小便不利。
川黄连(去须净,二斤) 好酒(五升)
上将黄连以酒煮干为度,研为细末,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煎 二陈汤,加葛根、茵陈,煎汤送下。又疗伤酒过度,热毒下血,大便泄泻,温米饮下。
如神散
治酒疸,积毒不散,发黄,久积流入清气道中,用此吹鼻。
苦葫芦子 苦瓜子(各七粒) 黄黍米(三百粒) 安息香(皂角子大,二粒)
上为细末,以一字吹入鼻内,滴出黄水一升,吹勿过多。或过多者,即以黍米穣烧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