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岐伯曰∶消渴脉实,疾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脉经》曰∶紧数相搏,则为消渴。
脉软而散者,富
病消渴。又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劳,卫气不足,迟则荣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则消谷
失坚。紧数相搏,则为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致一斗,肾气丸主之。心脉滑为渴(滑
者阳气胜。)心脉微小为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实坚大者死,细而浮短者死。



<目录>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篇名>治法

属性:经云∶热淫所胜,治其甘苦,以甘泻之,以辛润之。大法用黄连、黄芩、栀子、石膏以泻
火,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以润燥,当归、地黄、芍药以生血,黄柏、知母、人参、枸杞子
以补肾水之源,天花粉、葛根以止渴。禁服半夏、苍术、生姜、大料浓味。更详三焦分治,其
有不愈者乎?



<目录>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篇名>治法

属性:【上消】肺也,多饮水而少食,大小便如常。东垣云∶膈消者,舌上亦裂,大渴引饮者是
也,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一云∶上焦渴是心火刑炼肺金所致,宜降火清金,以兰香叶、白葵花、
黄柏、知母加升麻,引清气上升而渴自止。(春甫意谓∶降火润燥而不效者,宜升清气。)
【中消】胃也,多饮食而小便黄。东垣云∶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
和云∶饮水多食,瘅成消中是也,以调胃承气汤、三黄丸之类主之。一云∶中焦渴,饮食入胃,
传送太急,不生津液,食已即饥,胃中有火,宜黄芩、石膏主之。
【下消】肾也,小便淋浊,如胶油之状。东垣云∶下焦者,烦躁引火,耳叶焦干,小便如
膏,肾水竭也,此为肾消,宜六味地黄丸之类。



<目录>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篇名>治法

属性:夫消渴本乎热也,而热有内外虚实之分。若传经之热,热甚液耗而为渴者,气分受邪也,
当与寒凉淡渗之剂,速清其热,热去而阴生,阴生而渴止矣。若胃虚亡液,阴亏而为渴者,血
受病也,当与甘温辛酸之剂滋溢其阴,阴生而燥除,燥除而渴已矣。



<目录>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篇名>治法

属性:总论所谓末传能食者,必发痈疽背疮,有能食者,必传中满鼓胀,皆为不治之证也。东垣云∶
末传疮疽者,火邪胜也,其疮痛甚而不溃。经曰∶有形而不痛,阳之类也。急攻其阳,无攻其阴,
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末传中满者,以寒治热,虽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治。然脏
腑有远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大其服,皆适其至所为故。如过与不及,皆
诛伐无过之地也;如膈消、中消制之太急,速过病所,久成中满之病,正谓上消未除,中寒
复生者也,治斯疾者,宜审之。



<目录>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篇名>治法

属性: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干葛之属。上中既平,不复
传下消矣。先哲用药,厥有旨哉。
治法总要,当以白术散养脾,自生津液,兼用好粳米煮粥,以膂肉切细煮服以养肾,则水
有所司;又用净
黄连末入雄猪肚中,密扎,于斗米上蒸烂,添些蒸饭臼中杵粘,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
后米饮下,可以清心止渴。



<目录>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篇名>药方

属性:丹溪云∶三消者,多属血虚不生津液,宜四物汤为主。上消者,本方加五味子、人参、麦门
冬、天花粉煎,入生藕汁、生地黄汁、人乳。饮酒人加生葛汁。中消者,本方加知母、石膏、
滑石、寒水石,以降胃火。下消者,本方加黄柏、知母、熟地黄、五味子之类,以滋肾水,当饮
澡丝汤代茶。



<目录>卷之五十二\消渴门

<篇名>药方

属性:(《宝鉴》)\x麦门冬汤\x 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饮下即溲。
麦门冬 黄连 干冬瓜(各一两)
上咀分四剂,每服水二盏煎一盏,温服无时,当茶汤饮为妙。冬瓜如无干者,用新者一条重
三斤,去皮y分作十二块,为十二服,每服一块,日三四次。
(东垣)\x当归润燥汤\x 治消渴,舌上白干燥,唇干,口干,眼涩,黑处见浮云,大便
秘涩、干燥结硬,喜温饮,阴头短缩。
当归(酒洗) 升麻(各钱半) 柴胡 甘草(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