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8-古今医统大全-第64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甚 痛者,砭去恶血,更用消毒之剂。
不作脓或不溃者,托之。
饥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当审治之。
一人头面肿痛,服硝黄败毒之剂,愈甚,诊之脉浮数,邪在表尚未解,用荆芥 败毒散二剂,势退大半,更以葛根牛蒡子汤,四剂而瘥。此凭脉发表证也。
一人患此肿痛,发热作渴,脉实便秘,以五利大黄汤下之,诸证悉退。以葛根牛蒡 子汤,四剂而痊。此凭脉攻里证也。
一人表里俱解,肿痛尚不退,以葛根升麻汤,二剂而消。此证书也。
一人肿痛,发寒热,脉浮数,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少愈,再用人参败毒散,二剂势 减半,又二剂而瘥。此凭脉发表也。
一人耳面赤肿作痛,咽干发热,脉浮数,先以荆防败毒散,二剂势退大半,又以 葛根牛蒡子汤,四剂而瘥。
一妇肿痛,用硝黄之剂攻之稍缓,翌日复痛,诊之,外邪已退,此瘀血欲作痛也,
用托里消毒散溃之而愈。此凭脉与药也。
头面赤肿 痛,服凉药不应者,须砭针去血,再用本方必效。一人年三十,患肩毒,
服人参败毒散一剂,更服十宣散去参桂、加金银花、天花粉,四剂而溃。因怒动肝火,
风热上壅,头面青肿, 痛饮冷,荆防败毒散加芩、连、薄荷,二剂不因,急砭针患处,
去黑血盏许,仍以一剂,势退大半,再服人参败毒散,四剂而愈。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体热,次传头目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 利,舌干口燥,俗云 大头天行,亲戚不通,染之多殆。一人病此五六日,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 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云∶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
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目肿盛,以承气泄胃中之实热,是诛罚无过,
不知适其至所,为故遂制。

普济消毒饮
黄连(半两) 黄芩(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为君,半两) 橘红 玄参 生甘草(各 二钱) 鼠粘子 薄荷 板蓝根 马勃(各一钱) 人参(三钱,泻火补气,为臣)

连翘(一钱) 白僵蚕(炒七分) 升麻(一钱) 柴胡(味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
气不得伸,二钱) 桔梗(辛苦,以截诸药于上,使攻其病邪者也)
上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服尽,良久,愈。凡远迩有病 此者,书方遍贴之,济人甚众。或加芎归为咀,每帖五钱,水二盏煎一盏,食远稍热,时 时服之。如大便秘结,加酒蒸大黄一二钱,以利之。肿势甚,宜砭血。

升麻牛蒡子散
治时毒,头面肿、有疮及项胸膈者,脉浮洪,表候者。

升麻 牛蒡子 桔梗 甘草 葛根 玄参 麻黄 连翘 上咀,各一钱,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取微汗。
一人腮颊肿 ,至于牙龈俱肿,右关脉数,此阳明胃经风火上攻也,治以犀角升麻 汤而消。

犀角升麻汤
治胃火上攻,颊腮肿痛并牙痛,并效。(方见火门。)

【目录】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篇名】内托属性:瘰 必起于少阳一经,不守禁忌,延及阳明,大抵食味之浓,郁气之积,曰毒,曰 风,曰热,皆此三端,招引变换,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可补。以其三焦相火,气多 血少。妇人见此,月经不调,寒热变生,
稍久,转为潮热,危矣。自非寡欲断味,神仙不治也。
瘰 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后,或在耳前,或在耳下,连及颐项,又或在颈下,
连及缺盆,皆谓之瘰 。或在胸前,及于两胁者,皆谓之马刀,手足少阳经之疾。少阳司 相火,但凡女子、小儿,三焦火窒一经,蓄怒忧思惊恐,抑郁气逆,遂致痰火积于经,
结核不散,而成瘰 ,至于发热憎寒,烦渴盗汗,或寒热往来,日渐羸瘦,邪热寝盛,则 必费调理,可不慎与?
又云∶结核连续者,为瘰 。刀形长如蚬蛤者,为马刀。
脉涩者补血为主。
脉弱者补气为主。
脉浮数者及肿痛,宜祛风清热凉血。
肿硬不溃者,补气血为主。
郁抑所致者,解郁结,调气血。
溃后不敛者,属气血俱虚,宜大补之。
虚劳所致者,补之。
因有核而不敛者,腐而补之。
脉实而不敛或不消者,下之。
治瘰 结核及头面诸疮肿、胸肋间肿痛,必用此法始。
经曰∶火淫所胜,治以咸寒。先用食盐一二两炒过,以长流水一大碗煎,放温,作 三四次顿服,少时以鸡翎于咽喉中探引吐涎三两升,后服凉血通经如玉烛散、四物凉膈散、
解毒汤之类。

地胆、斑蝥
制度如法,能攻瘰 之毒,以其破瘰 之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 浆汁,或如血块烂肉,亦其 验耳。服此药者,当以木通、滑石等为向导,不然,恐遗毒于小肠,膀胱也。


夏枯草
《本草》言大治瘰 ,散滞气,而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而经不言 其能退寒热,虚者尽可倚仗,实者以行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