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8-古今医统大全-第75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甘露饮子
治胃中客热,口臭,不思饮食,或烦躁,龈肿脓血,满口腥臭,目赤口疮,

皆可服。(方见大人火门。)

寒水石散
利小肠,去心热坠惊。

寒水石 滑石(各二两) 甘草(五钱)
为末,汤调服。

绛雪丹
治小儿烦渴。

芒硝 朱砂(各一两)
上为末,饭丸,鸡子大。三岁一丸,沙糖水化下。

小柴胡汤
(治往来寒热。)


白虎汤
(治寒热发渴。)


升麻葛根汤
(治小儿疹,天行时热。)


参苏散
(治小儿痘疹热。)

已上四方并见伤寒门。

直指保和丸
治小儿癖积热。(方见脾胃门。)


感应丸 紫霜丸
治癖热。(方见积门。)

【目录】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
【篇名】牙疳候第二十七属性:走马牙疳者,多因气虚受邪,及有宿滞,留而不去,积温成热,虚热之气上蒸,或食甜酸 咸腻之物。脾虽喜甘,积滞日久,蕴热上熏于口,致齿焦黑烂,间出清血,血聚成脓,脓臭 成虫,侵蚀口齿,甚至腮颏穿破,乳食不便,面色光浮,气喘热作,名走马牙疳。宜芦荟丸主 之,外用烧盐散、铜青散敷之。若经久不愈,敷于唇之上下,乃成硼砂证,或齿落骨露,饮食 减少,气促痰鸣,必致危矣。

内金散
治小儿牙根臭烂黑色,有虫作痛。

鸡内金(即鸡 内黄皮,阴干为末,一两) 白芷(五钱) 铜青(一钱) 麝香(一字)
上为极细末,用温盐水搅,口贴。

立效散
治牙疳。

青黛 黄柏末 白枯矾 五倍子(各一钱)
上为极细末,用米泔水搅,口内贴。

真黄散
治走马牙疳。

鸡 真黄皮(不以多少,油灯上烧存性,研极细末,入黄柏白矾枯麝香一字,用米泔 水搅,口内贴。)

烧盐散
治小儿走马牙疳,肉溃黑烂。

橡斗 食盐 麝香 上用橡斗大者,入食盐满壳,二合为一个,或五七个,安于炭火内,和盐 透取出放地上,
以瓦盖定退火毒。候冷取起为末,入麝少许,同研极细末,用米泔水搅,敷贴,勿用纸裹,瓦 盒盛有盐,能作润湿。
【目录】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
【篇名】脾胃门(第一)
属性:盖小儿脏腑怯弱,乳食过度则伤脾胃,贵乎调理得中,无有太过不及。否则脾胃受伤,面 恍无色,口中凉气,不思乳食,呕吐肌瘦,虚弱,腹中作痛,则当补脾益胃。凡人以胃气为本,
惟治病亦然。胃气有虚有实,虚则有呕吐不食之证,实则有痞满内热之证。虚者益之,实者泻 之,欲得其平则可矣。平胃散、观音散、益黄散之剂皆壮胃之要药,可对证而调治之。
【目录】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
【篇名】脾胃门(第一)
属性:关脉弦数为食积,温热伤脾;沉微者为冷,不思饮食。未满三岁,看虎口脉纹。
【目录】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
【篇名】脾胃门(第一)
属性:脾胃虚寒或腹痛不食,理中汤主之;有伤食腹胀而或痛,以消食丸导之;有热者,
仁斋保和丸之属。
【目录】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
【篇名】脾胃门(第一)
属性: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乳食,心腹疼痛,口苦无味,呕哕恶心,噫气吐酸,面色痿黄,

体弱肌瘦,肚腹泄泻,并服之。
浓朴(去皮,姜炒) 陈皮(去白。各三两) 苍术(五两,浸二日) 甘草(一两,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二片、枣二枚,水煎。空心,入盐少许调服。常服,快气暖胃,
化宿食,消痰。

快膈消食丸
宽中快膈,消乳食,正颜色。

砂仁 橘红 三棱(煨) 莪术 神曲(炒) 麦 (炒。各半两) 香附子(一两,炒)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食后紫苏汤下二十丸。

温脾汤
治脾胃不和,腹胁虚胀,不进乳食,困倦无力。

诃子(炮) 人参(七钱半) 木香 桔梗(各半两) 茯苓 藿香(洗) 陈皮 黄 甘草(各二钱半) 白术(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煎。

四君子汤
调理脾胃,进乳食,止泄泻。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钱,姜、枣煎,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

和中汤
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浓朴 白术 干姜 甘草(各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二片,水八分煎,乳食前温服。
(仁斋)
保和丸
治小儿食伤发热,欲成疳证。常服,益脾胃,食则不伤。

白术(五两) 茯苓 半夏(制) 山楂 神曲(炒。各三两) 陈皮 连翘 萝卜子(各二两)
苍术(制) 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