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篇名>泄泻门

属性:\x藿香散\x 治小儿脾胃不调,作泻青黄黑白,乳食不消,粪中有如鸡子清,兼泻如水,其
证腹痛微热。
陈皮 藿香(洗) 枳壳(炒) 浓朴(制)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紫苏汤调下,或米汤下亦可。如黄白色,木瓜汤下。如泻止,枣汤下,大能和胃
进食。
\x香橘饼\x 治积泻、冷泻、伤食泄泻。
木香 青皮(炒) 陈皮(各二钱半) 浓朴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饼,或米汤下。
\x调中散\x 治伤食泻。先用紫霜丸取积,然后服此补之。经云∶食泻重,当取疳。虚用补
虚,良医明妙理,何虑疾难瘳。
人参 茯苓 白术 干姜 砂仁 木香 丁香 甘草(炙) 藿香(洗) 香附子(炒。
各等分)
上为末,姜、枣煎汤。肚腹痛白汤下,大小以意加减服。
\x钱氏白术散\x 治泄泻并吐泻,止渴。
人参 茯苓 白术 藿香 干姜(炮。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木香(五分)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同煎。
\x参苓白术散\x 治脾胃虚弱,泄泻不止及大病后以此养胃。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白扁豆 山药 砂仁 莲肉 薏苡仁 桔梗(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五分,枣汤、米汤下。
\x六神汤\x 治脾虚吐泻,不进饮食。
黄 (炙) 扁豆(炒) 人参 白术 茯苓 粉草(炙。各等分) 加藿香亦可
上锉,每服二钱,姜、枣煎,或作末,姜枣汤调服。
\x胃苓汤\x 治泄泻,脾胃不和,伤食泻。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浓朴 陈皮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灯芯、陈米煎汤调服。
\x人参安胃散\x出东垣方,治暑热伤乳,损其脾胃,吐泻久,恐成慢风。
人参(二钱) 黄 (四钱)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一钱) 芍药(二钱) 茯苓 陈皮 黄连(各二钱)
上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食前温服。
\x全蝎观音散\x 治吐泻,截风定志,恐变成慢惊。
黄 (炙) 人参(各二钱半) 木香 甘草(炙) 莲肉(去心) 扁豆(一钱) 茯苓
白芷 全蝎 羌活(各一钱) 防风 天麻(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服或煎服亦可。
\x朱君散\x 治虚弱,惊悸,吐泻后有此证并粪青者,宜服四君子汤加辰砂、麝香末,用灯芯钩
藤汤调下。
\x豆蔻饼\x(方见痘疹门。)
\x益黄散\x(方见吐门。)
\x消食丸\x(方见脾胃。)
\x黄芩汤\x(方见痢门。)
\x定命散\x(方见惊门。)
\x紫霜丸\x(方见变蒸。)
\x至圣丸\x(方见胎门。)
\x生姜泻心汤\x(方见痢门。)
\x调中汤\x(方见痢门。)
\x理中汤\x(方见吐泻。)
以上十方皆治吐,泄泻,可对证用。



<目录>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

<篇名>霍乱吐泻门

属性:(第六)



<目录>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

<篇名>霍乱吐泻门

属性: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后水谷分其清浊,传变得宜则无
吐泻之患。凡小儿上吐不止,下泻不住,皆因内外伤侵,兼以调护失常,乳食不节,遂使脾
胃虚弱,清浊相干,蕴作而成。有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吐亦不多,
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
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冷热之分,须要详审。
伤风吐泻,身温,乍寒乍热,多气粗,大便黄白色,呕吐乳食,完谷不消,时咳嗽,
更五脏兼见证,宜先服钩藤散,后用益黄散、香朴散主之。及有吐泻,身热,多睡,能食乳,
饮水不止,吐痰,大便黄水,皆为胃虚热渴泻也。当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后服发散止渴,
多服白术散、钩藤散。吐泻身凉,吐沫青白色,闷乱不渴,气肿露睛,当补脾,宜加减四君
子汤、藿香散、银白散主之。夏月伤暑吐泻,手足厥冷者,理中汤、藿香正气散、五顺散、
车前子散、不换金正气散可选而用之。如吐泻之证有风搐欲成慢候,可看慢脾方论治之。



<目录>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

<篇名>霍乱吐泻门

属性:《内经》云∶脉浮者霍乱。刘宗浓云∶霍乱脉来浮洪者可治;微而迟,气少不语者难治。
《脉诀》云∶小儿乳后辄呕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