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煎服。
治四时瘟疫,头痛发热,众人一般病者。(孙钝庵传) 黑砂糖一
盏,入姜汁二盏,化开,令病患服之。当时憎寒壮热,汗出立愈。
\x二圣救苦丸\x(万左川传) 治伤寒瘟疫。
大黄(四两,酒蒸) 牙皂(二两)
上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四十丸,绿豆汤送下,大汗为效。



<目录>卷之三

<篇名>中暑

属性:\x脉\x
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迟,体状无余。
\x证\x
夫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胞络之经。其脉虚。或浮大而散,或弦细芤迟。
盖热伤气,则气消而脉虚弱。其外证头疼身热,口干烦渴,面垢自汗,倦怠少气,背寒冷热。甚者迷闷不省,
而为霍乱吐利,痰涎呕逆,发黄生斑,皆是其症。又甚者,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邪独旺,以致搐搦,不省人
事,其脉虚浮。浮者风也,虚者暑也,俗曰暑风。治宜黄连香薷饮加羌活,或只双解散加香薷。
\x治\x
大抵治暑之法,宜清心利小便为主。若自汗甚者,不可利之,以白虎汤清解之,次分表里治之。如在表,
头痛恶寒,双解散加香薷,及二香散、十味香薷饮之类。在半表半里,泄泻须渴,饮水吐逆,五苓散主之。热
甚烦渴,益元散清之。若表解里热甚,宜解毒汤、下神芎丸,酒蒸黄连等丸。或人平素虚弱,及老人冒暑,脉微
下利,渴而喜温,或厥逆不省人事,宜竹叶石膏汤加附子半个冷服。凡夏月暑证,不可服诸热燥剂。若误用
之,乃致斑毒发黄,小便不通,闷乱而死矣。
一伤暑与伤寒,俱有发热,当明辨之。盖寒伤形,暑伤气。伤暑则恶寒而脉紧,伤暑则恶热而脉虚微,
以此为异。经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治宜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或人参白虎汤主
之。天时淫雨,湿令并行,苍术白虎汤主之。若元气素弱而伤重者,用清暑益气汤。
一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曰中热。其病必苦头痛,发燥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大渴引饮,
汗大泄,无气以动,乃为天热外伤肺气也,宜人参白虎汤主之。
一人避暑热于深堂大厦而得之者,名曰中热。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痛而烦心,肌肤大热
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用辛温之剂以解表散寒,五积散主之。
一外不受寒,止是内伤瓜果、冰水冷物,腹痛泄泻,或霍乱吐逆,宜缩脾饮主之。或理中
汤加神曲,麦芽、苍术、砂仁,此专治内温中消食也。
一吐泻脉沉微,不可用凉药,宜附子大顺散主之,或附子理中汤加炒白芍药。
一夏月多食冷物,及过饮茶汤水湿,致伤脾胃,吐泻霍乱,故治暑药多用温脾、消食、渗湿、利小便
之药,医者要识此意。
一发热恶寒,身体疼痛,小便涩,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
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脉弦细虚迟,表里中 也,用补中益气汤加香薷、白扁豆;热加黄芩。
\x方\x
治暑风卒倒法 凡人中暑,先触心经,一时昏迷,切不可饮冷水,并卧湿地。其法先以热汤灌,或
童便灌,及用青布蘸热汤熨脐中、气海,续续令暖气透彻脐腹,候其苏醒,然后进药。若旅途中
卒然晕倒,急扶在阴凉处,掬路中热土作窝于脐上,令人溺其内即苏。却灌以人尿,或搅地浆饮半碗,或
车轮土五钱,冷水调,澄清服,皆可。
\x香薷饮\x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脍生冷过度,起居不时,或露卧湿地,或当风取凉,
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克化水谷,致令真邪相干,心腹疼痛,霍乱
气逆。先心痛,则先吐,先腹痛则先利;心腹齐痛,吐利并作。或憎寒壮热,或头痛眩晕,或转筋拘急,
或四肢厥逆,烦闷昏塞,燥乱欲死,并能治之。
香薷(四钱) 浓朴(二钱,姜炒) 白扁豆(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冷服。
挟风搐搦不省人事,加黄连、羌活。小便涩浊,加茵陈、车前。霍乱吐利,加木瓜、薷香、姜汁。脏腑
积热便血,加枳壳、黄连、赤芍药、乌梅。小便血,加瞿麦、车前子。壮热大渴,五心烦热,加麦门冬,淡
竹叶、茅根、灯心。香港脚作痛,行步
艰辛,加羌活、独活、苍术、木瓜、枳壳、陈皮、半夏。挟痰,加南星、半夏。
\x二香散\x〔批〕(按此方祛暑和中之剂)
治四时感冒寒暑,呕吐泄泻,腹痛瘴气,饮冷当风,头疼身
热,伤食不化,及南方风土,暑月伤风、伤寒,悉以此药解表发散。
香薷(二钱) 浓朴(一钱,姜炒) 扁豆(一钱) 紫苏(一钱) 香附(二钱) 陈皮
(一钱) 苍术(一钱) 甘草(五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