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
(海一传)〔批〕(按此方治急惊风之剂) 治急惊风眼上视,筋脉 急,摆头搐搦,涎潮壮热,风痰气喘,及脐风撮口,痰嗽壅塞,停乳,肚腹胀硬等证。
南星(泡) 半夏(泡) 滑石(各一钱半) 巴豆(二十五个,去壳,去油) 轻粉(五 分) 朱砂(五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量儿大小加减,惊风薄荷汤下,伤食茶下,一二岁三五丸,以利为度。
补脾汤
治小儿脾经不足,土败木来侮,目晴微动摇,微惊 搐,或潮热往来,脾胃有伤,饮食少进,或泄泻呕吐,面色黄,脉无力,宜调理脾胃。
陈皮(五分) 白术(一钱三分) 半夏(七分) 黄 (蜜炙,五分) 人参(五分)
白茯苓(七分) 当归(酒洗,五分)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黄连(炒,四分)
肉豆蔻(煨,五分) 干葛(五分) 神曲(炒,五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姜、枣煎服。一方,去天麻、僵蚕,加南星泡、半夏曲、陈仓米二百粒,煎服累验。
黑附汤
附子(三钱,泡,去皮) 白附子(一钱) 甘草(五分) 木香(一钱半)
上锉,每三钱,生姜五片,煎服。若是手暖,而苏省即止。
异功散
〔批〕(按此方治慢脾风之剂) 治小儿吐泻,不思饮食,此药温中壮胃,疗虚冷。
人参 茯苓 白术(炒,各一钱半) 橘红(七分)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紫金锭子
治急、慢惊风,大有神效。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茯神 赤石脂(醋 ,七次) 辰朱(各二钱半)
麝香(五分) 牛黄(五分) 僵蚕(五分) 青礞石( ,一钱) 五灵芝(五分)
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一粒,薄荷汤磨化服。
保幼化风丹
治小儿四证八候,去风痰,散惊热。
南星 半夏 川乌 白附子(各一两,水洗净) 郁金(五钱)
上为末,装入腊月黄牛胆内阴干,百日取出,研,为末,每一两,入雄黄、朱砂、硼砂、
HT硝各一钱,片脑、麝香各少许,共为末,炼蜜为丸,豌豆大。灯草薄荷汤研化下。
〔批〕(按此方治一切急、慢惊风之剂) 夫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搐。又盛则 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 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仰向后;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直似怒;视者,睛露不活,是 谓八候也。其四证者,即惊、风、痰、热是也,而化风丹,悉能主之。
治小儿惊风并退,只是声哑不能言,并诸病后不能言。
天南星去皮、脐,一个,泡,为末。每半字,或一字,三五岁半钱,用猪胆汁,食前调下,即言。
灸小儿惊风,男左乳黑肉上,女右乳黑肉上。周岁灸三壮,二三岁灸五七壮。
灸小儿慢惊、慢脾危证,药力不到者。但看两脚面中间陷处,有太冲脉,即灸之;又百会穴,具穴直 取前后发际,折中横取两耳尖,折中在头之中心。端正旋毛处是也,如有双旋,及旋毛不正 者,非。艾炷约小麦许,但灸三五壮而止,灸后仍以醒脾散等补之。
【目录】卷之十三【篇名】诸疳属性:
脉
小儿脉单细为疳劳。虎口脉纹白色为疳。
病
夫诸疳者,谓肥甘饮食之所致也。盖小儿脾胃懦弱,多为母之舐犊之爱,不知调养之法,遂令恣食甘肥 瓜果生冷之物,一切烹饪调和之味,以其朝餐暮食,渐成积滞,胶固而不为疳者鲜矣。或婴幼缺乳,粥饭 太早,耗伤形气者。又或因久患疟痢吐泻,乃生诸病,误以下药,致损脾胃,亡津液而然者,皆能致身热体 瘦,面黄肚大,青筋虫痛,泻痢等证。
治
宜理脾胃,消积化虫,清热止泻住痢。以肥儿丸、疳积饼为主,此二方不问诸疳冷热,服之最效。大抵 疳之为病,皆因过餐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而成五疳之疾。何为五疳?心、肝、脾、肺、
肾也。如疳在心,则面赤口干,切牙舒舌,口舌生疮,身热体瘦,以安神丸主之;疳在肝,则面青,筋膜 遮睛,摇头揉目多泪,头焦发竖,筋青脑热,瘦弱,以补肝汤主之;疳在脾,则面黄身热,肚胀腹大,好食 泥土,水谷不消,泄下酸臭,困睡减食,肌瘦,以益黄散主之;疳在肺,则面白咳嗽,喘逆,口鼻生疮,咽喉 不利,壮热恶寒,鼻流清涕,以清肺汤主之;疳在肾,则面黑肌肉瘦,而体生疮,身热尿涩,手足冰冷,口臭干 渴,以地黄丸主之。内疳则目肿胀,利色无常,或沫清白,渐而瘦弱,此冷证也,宜木香丸主之;外疳鼻下赤 烂,自揉鼻头,有疮不结痂,绕目而生,当用兰香散治之。大抵疳病当辨冷热肥瘦,而治其初病者 为肥热疳,久病者为瘦冷疳。冷则用木香丸,热则用黄连丸,临证 宜审治焉。
方
肥儿丸
(刘尚书传) 消疳化积,磨癖清热,代肝补脾,进食杀虫,养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