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9-古今医鉴-第3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火热之病,黄连为主。五脏皆有火,平则治,病则乱。方书有君火、相火、龙火、邪火之论,其实一气 而已。故丹溪云∶凡气有余便是火。分为一类。凡治本病略炒以从邪,实火以朴硝汤,假火 酒,虚火醋,痰火姜汁,俱浸透炒。气滞火以茱萸,食积泄以黄土,血疾 瘕痛以干漆,俱以水拌同炒。去 茱萸黄土干漆,下焦伏火,以盐水浸透焙。目疾以人乳浸蒸。




凉膈散
治诸般郁热,退六经实火。

连翘(一钱) 黄芩(一钱) 山栀子(一钱) 薄荷(八分) 大黄(一钱五分) 甘草 (八分) 芒硝(一钱) 加桔梗(八分)
上锉,水煎,入蜜一盏同服。咽喉痛,倍桔梗、加荆芥。酒毒,加黄连、干葛,名清心汤。用白蜜、竹 叶同煎。咳而呕,加半夏、生姜。衄血、呕血,加当归、赤芍药、生地黄。小便淋沥,加木通、滑石。茯 苓。风眩,加防风、川芎、石膏。斑疹,加干葛、荆芥、川芎、赤芍药、防风、桔梗。咳嗽,加桑白 皮、杏仁、桔梗、苏子。阳毒发斑,加青黛、当归。结胸心下满,加桔梗、枳壳。谵语发狂,逾墙赴井,皆 阳热极盛,加黄连、黄柏、赤芍药。眼生翳,赤涩流泪,加菊花、木贼、生地黄。

黄连解毒汤
治心火暴盛,以此汤直折之。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仁(俱不炒)
上锉一剂,水煎服。以此四味为丸,名栀子金花丸。实者,可用硝黄、冰水正治。或君火转甚者,须用 姜汁,或酒制炒用,则火自伏。此寒因热用之法也。

清火汤
(云林制) 治五脏六腑及上、中、下三焦火热。

连翘(一钱) 栀子(一钱,炒) 玄明粉(一钱,如无,以硝代之) 黄芩(一钱,酒 炒) 黄连(一钱。酒炒) 桔梗(一钱二分) 玄参(一钱二分) 薄荷(八分) 羌活(酒洗,
八分) 防风(六分) 贝母(一钱) 独活(酒洗,八分) 前胡(八分) 柴胡(八分) 天 花粉(一钱) 茯苓(一钱) 川芎(八分) 枳壳(一钱) 甘草(三分) 大黄(酒蒸,二钱)
酒毒加白粉葛(一钱)

既济解毒丸
治诸经客热及心肾二火炽焰。

黄连(去毛) 黄芩(去梗) 黄柏(去皮) 山栀(去壳) 知母(去毛) 连翘(去壳)
玄参(去老根) 柴胡(去毛,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灯心汤下百丸。

黑金丹
(云菜弟传)〔批〕(按上方皆治实热之剂,其余火证,各求之本门) 治上 焦邪热,咽喉肿痛,及牙齿疼痛,伤寒误补,大潮大热,声哑不 出,胸膈作痛。鼻衄吐红,痰壅火盛,癫狂谵语,一切实热之症。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子 连翘 石膏 泽泻 赤芍药 大 黄枳壳 薄荷 牡丹皮 玄参 桔梗 防风 赤茯苓 荆芥(各等分)
上大合一剂,水八碗,煎七碗去渣,入芒硝一斤于内,化开,澄去泥水,将药入锅内,煎至干,须慢火 铲起,入新罐内,上用新灯盏一个盖住,入水于盏内,火 ,候干水三盏为度。取出放地上 去火毒,研为细末,入甘草末五分,搅匀,每服二钱,茶清送下。
【目录】卷之四【篇名】内伤属性:

古人以脉辨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内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外伤。此辨固是,但 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症,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 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皆不足之症也,必见于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阴二十五度。

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浮紧,按之洪大,紧者后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按之洪 大而有力,中见于手少阴心火之脉。丁与壬合,内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 于气口一倍,(病在少阳)或二倍,(病在太阳)三倍。(病在阳明)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 一倍,(病在厥阴)或两倍,(病在少阴)三倍。(病在太阴)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则心脉变见于气口,
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薄肺。经曰∶侮所不胜,寡于畏者。是也。故气口脉急大而数,
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脉大者元气不相接也。脾胃不及之脉,洪大而数者,心肺刑肺脉也;急者肝木 挟心火,而反克肺金也。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脉大而数,数中显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温失所,则先 后关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惟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也。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经 云∶脉滑者有宿食也。


东垣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偏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四者,皆饮食 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
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缓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