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水煎温服。
吸药如神散
(陈太医传)〔批〕(按此方治久年痰嗽专攻之剂) 治风入肺中,久嗽不愈。
雄黄 佛耳草 鹅管石 款冬花 甘草 寒水石 青礞石( 过) 白附子 枯矾 孩儿茶(各等分)
上为细末,纸燃烧烟,令病患吸之。
灸法 治久患咳嗽,百药无效,可用此法。
将病者乳下,大约离一指头,看其低陷之处,与乳直对不偏者,此名直骨穴。其妇人即按其乳头所 到之处,即是直骨穴也。艾灸三壮,其艾圆如小豆大。男左女右不可差,其咳即愈。如不愈,其病再不可治矣。
【目录】卷之四【篇名】哮吼属性:
证
夫哮吼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此疾寒包热也。
治
治法必用薄滋味,不可纯用寒凉,须常带表散。
方
定喘汤
(诀云) 诸病原来有药方,惟愁 喘最难当。麻黄桑杏寻 苏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黄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须姜,病患遇此灵丹药,一服从教四体康。
麻黄(去节,八分) 桑白皮(一钱) 杏仁(十四粒,泡) 苏子(炒,一钱,研) 白 果(七个) 款冬花(一钱) 甘草(八分) 黄芩(微炒,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热服。
五虎二陈汤
(云林制)〔批〕(按此方发表之剂)
治哮吼喘急痰盛。
麻黄(去节,一钱) 杏仁(十四粒,泡) 石膏( 过,一钱) 橘皮(一钱) 半夏 (姜制,一钱) 茯苓(去皮,八分) 甘草(八分) 人参(八分) 木香(七分) 沉香(七分) 细茶(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三茎,蜜三匙,水煎服。
导痰小胃丹
(方见痰门) 治哮吼,不问新久。
【目录】卷之四【篇名】喘急属性:
脉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阴脉应手有力,必上气喘逆,咽塞欲呕,自汗,皆肺实之疾也。若气口以前,
阴脉应手无力,必咽干无津,少气,此肺虚之证也。脉滑而手足温者生,脉沉涩而手足 寒者死,数者亦死,为其形损故也。
证
夫喘者,上气急促,不能以息之谓也。有肺虚挟寒而喘者,有肺实挟热而喘者,有水气乘肺而喘者。有 惊忧气郁肺胀而喘者,有阴虚者,有气虚者,有痰者,有气急者,有胃虚者,有火炎上者,
原其受病之不同,是以治疗而有异。
治
治喘之法,当究其原。肺虚肺寒,必有气乏表怯,冷痰如冰之症者。法当温补,如官桂、阿胶之类是也。
肺实肺热,必有壅盛,胸满,外哄上炎之状。法当清利,如桑白皮、葶苈之类是也。水气者,漉漉有声,怔 忡浮肿,与之逐水利小便,如半夏、茯苓、五苓散辈。惊忧者,惕惕闷闷,引息鼻胀,与之宽中下气,如四 七汤、枳壳汤辈。阴虚者,气从脐下起,直冲清道而上,以降气滋阴。气虚者,气息不能接续,以参、
补之。有痰者,喘动便有痰声,降痰为主。有气急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降气为主。有胃虚者,
抬肩撷肚,喘而不休,以温胃消痰。有火炎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以降火清金。至若伤寒 发喘,表汗里下,香港脚充满,疏导取效。此皆但疗本病,其喘自安。虽然,喘有利下而愈者,亦有因泻 而殂者,喘有数年沉痼而复瘳者,亦有忽因他疾大喘而不救者。汗而发润为肺绝,身汗如油喘者为命绝,直 视谵语喘满者,皆不治。然则喘之危恶,又安可以寻常目之。
喘有三∶热喘发于夏,不发于冬;冷喘则遇寒而发;水喘停饮,胸膈满闷,脚先肿也。
方
五虎汤
〔批〕(按此方治感寒作喘之剂) 治伤寒喘急。
麻黄(五钱,去节) 杏仁(二钱,去皮) 石膏(五钱,煨) 甘草(一钱) 细茶(一 撮) 加桑皮(一钱)
上锉,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热服。
四磨汤
治七情郁结,上气喘急。
枳壳(一个) 槟榔(一个) 沉香(一块) 乌药(一个)
上用酒磨浓,入白汤服。
苏子降气汤
〔批〕(按此方治因气作喘之剂) 治虚阳上升,气不升降,
上实下虚,痰涎壅盛,喘促短气咳嗽,气逆不安等症。(方见气门)
千缗导痰汤
〔批〕(按此方治因痰作喘之剂) 治痰喘不能卧,一服而安。
天南星(制,一钱) 半夏(七个,火炮破皮,每一个切作四片) 陈皮(一钱) 枳壳 (去穣,一钱) 赤茯苓(一钱) 皂荚(一寸,炙去皮弦) 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参桃汤
治肺虚发喘,少气难以布息。
人参(二钱) 胡桃肉(二枚,去壳,不去皮)
上锉,生姜五片,大枣二枚,食后临卧时,水煎服。
定喘汤
(诀云)〔批〕(按此方治肺虚作喘之剂) 和剂须投定喘汤,阿胶半夏 及麻黄,人参半两同甘草,半两桑皮五片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