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99-古今医鉴-第4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 浓朴(姜制,一钱) 半夏(姜制,一 钱) 白术(一钱,炒) 茯苓(一钱) 大腹皮(一钱) 桔梗(一钱) 白芷(一钱) 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热服。霍乱转筋,加木瓜。腹痛,加炒白芍药;寒痛,加桂;冷甚,
加干姜。饮食不化,加香附、砂仁;米谷不消,加神曲、麦芽。心下痞满,加桔梗、枳壳、枳实。肉食不化,
加山楂。湿面停积,加萝卜子。中暑冒风,加香藿、白扁豆。时气憎寒发热,加柴胡、干葛。
口干,加麦门冬。小便不利,合五苓散。湿相搏,霍乱转 筋,烦渴闷乱,合黄连香薷饮。心腹绞痛,加木香。若频欲登圊,不通利者,加槟榔、枳壳。按霍乱之疾,
未有不由内伤生冷,外感风寒而致也。余用藿香正气散治之,百发百中。一岁之内,常治百人,未有不效者。
但有热者,须加姜炒黄连;寒甚,加干姜;万无一失。又腹痛者,加桂;痛甚者,去藿香,加吴茱萸;小便不 利,加茯苓;如干霍乱,加枳壳,茯苓、肉桂,最佳。

加减薷苓汤
〔批〕(按此方治霍乱属热者宜之) 治霍乱身热口渴,此热暑中也。

猪苓(七分) 泽泻(七分) 白术(五分) 赤茯苓(一钱) 黄连(五分) 香薷(一钱)
干葛(七分) 天花粉(一钱) 甘草(五分) 扁豆(十四粒)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如热极,加石膏、知母。泄泻,加升麻、黄芩、滑石。腹痛,加炒白芍药、桂。

理中丸
〔批〕(按此方治霍乱属虚寒者宜之) 治转筋霍乱,上吐下利,心 腹疼痛,及干霍乱,俗名绞肠沙,并真阴证,手足厥冷。嘉靖甲子年间,梁宋之地,人多患此,自脚 心麻至膝,死者不计其数。时大方赵公出示此方,患者咸蒙其惠,因述以广其传。

人参(一钱) 干姜(炒,一钱) 茯苓(一钱) 甘草(炙,一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取一丸细嚼,淡姜汤送下。
忌食米汤,此即理中汤改为丸,取土能塞水之义。若仍煎汤,则不效矣。

阴阳汤
治霍乱吐利腹痛,服药即吐,无法可施,用百沸活河水,及冷井泉水各半碗,合而服之。


百沸汤
治霍乱吐泻,因饮冷或冒寒,或失饥,或大怒,或乘 舟车,伤动冒气,令人吐利交作,目眩头旋,手足转筋,四肢厥冷,用药迟缓,须臾不救。

吴茱萸 木瓜 食盐(各五钱)
上三味同炒焦,用百沸汤煎,随病患服之。
干霍乱者,俗名绞肠沙。其症因宿食不消,心腹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挥霍撩乱,所伤之物不得 出泄故也。死在顷刻,急宜多灌盐汤探吐之。令物出尽,却服理中汤,更刺十井出血,并委中出血。

盐姜汤
治干霍乱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垂毙者。

盐(一两) 生姜(切,五钱)
上二味,同炒色变,以童子溺二盏,煎一盏,温服。

麦门冬汤
治霍乱愈后,烦热多渴,小便不利。

人参(一钱) 白术(炒,一钱) 茯苓(八分) 陈皮(八分) 半夏(制,八分) 小 麦(一百粒) 麦冬(去心,二钱) 甘草(七分)
上乌梅三个,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目录】卷之五【篇名】呕吐属性: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厥者难治。



夫呕吐者,饮食入胃而复逆出也。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呕吐谓之有声有物。盖人以 胃气为主,受纳五谷,荣养百骸者也。若胃虚之人,不能摄养,或为寒气所中,或为暑气所干,

或为饮食所伤,或气结而痰聚,皆能令人呕吐。又有恶血停积胃口,呕吐之间,杂以痰血;亦有胃热火邪,冲 上而作呕吐者;有痰隔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气逆者。又《内经》云,诸呕吐逆冲上,皆 属心火。河间亦曰∶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也,所感不同。


治法当以脉辨之∶中寒则脉沉紧,四肢厥冷,饮食不下,当以温暖之药调之;挟暑则脉弦数而虚,烦热 燥渴,法当清凉之;停食痰积者,则当顺气和胃而消导之;积血者化其血;火逆者泻其火,此其治法之大要也。

一呕家圣药是生姜,千金之说信矣。然气逆作呕,生姜散之;
痰与水作呕,半夏逐之。呕有热有寒,生姜于寒证最佳。若遇热呕,不可无乌梅也。
一胃中有热,膈上有痰,令人时常呕吐清水,诈嗳气吞酸等 症,用二陈汤加姜、炒黄连、炒栀子、苍术、川芎、香附、砂仁、神曲、山楂,少加木香,以行滞气。
一时常吐清水,或口干不喜食,冷涎自下而涌上者,此脾热所 致。二陈汤加白术、芍药、升麻、土炒黄连、黄芩、栀子、神曲、麦芽、干姜,或煎或丸,随时制宜。
一时常恶心呕吐清水,胃口作痛,得食暂止,饥则痛甚,此胃 中有蛔也。二陈汤加苦楝根皮、使君子煎服即愈。或用黑锡炒成灰,槟榔等分,米饮调服。



煨姜散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