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阳协和,火不炎而神自清,水不渗而精自固。此平补之圣药也。
山药(酒蒸,三两) 牛膝(酒洗,三两) 杜仲(酥炙,二两) 巴戟(汤泡,二两)
五味子(二两) 白茯苓(二两) 枸杞(酒洗,二两) 小茴(盐水炒,二两) 苁蓉(酒 洗,二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晒干,二两) 石菖蒲(去毛,二两) 远志(甘草水 泡,去骨,晒干,二两) 黄柏(酒炒,四两) 知母(去毛,酒炒,二两) 生地(酒蒸,
二两) 熟地(酒蒸,二两) 麦冬(去心,二两) 人参(去芦,二两) 菟丝子(酒煮烂,
捣成饼,焙干,二两) 甘菊(酒洗,二两) 山栀子(炒黑,二两) 广橘红(一两) 天 冬(汤泡,二两) 当归(酒洗,二两) 龙骨(火 过,二两)
上为末,炼蜜,和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天王补心丹
宁心益志,壮力强精,安神魂,定惊悸怔忡,祛烦热,化痰涎稠浊。
熟地(二两,酒洗) 白茯苓(二两) 丹参(二两) 柏子仁(去壳,二两) 百部 (二两) 石菖蒲(二两) 牛膝(酒洗,二两) 杜仲(酥炙,去丝,二两) 当归(酒洗,二 两) 枣仁(炒,二两) 玄参(二两) 天门冬(去心,二两) 五味子(二两) 人参(二两)
白茯神(二两) 远志(甘草水泡,二两) 桔梗(一两) 甘草(一两) 麦门冬(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临卧灯心、红枣煎汤,细嚼送下。
接命膏
治气血虚弱,痰火上升,及中风不语,左瘫右痪,腰疼膝痛,动履不便,一切虚损。
人乳(二盏,肥白女人内外无热者佳) 梨汁(一盏)
上二味,倾入银锡旋中,置沸汤内顿滚,有黄沫起,开清为度。每五更后一服,大能消痰补血。
三才大补膏
(刘太府传)
生地黄(一斤) 熟地黄(一斤) 天门冬(四两) 麦门冬(四两) 人参(四两)
甘枸杞(四两) 牛膝(四两) 何首乌(八两)
上 咀,勿犯铁器,同入大砂锅内,用水二十碗,煎至七碗,取汁别贮,渣如前再煮九次,共得汁七 十碗,滤渣极净,别用中等砂锅,入汁七碗,慢火煎熬,耗汁一碗,方添一碗,六十三碗皆添 尽,则汁已浓矣,盖抵得汁六碗,却用山白蜜去蜡,可一斤半,同前药入砂锅内,重汤煮汁,滴水不散,则 成膏矣。瓷罐盛之,埋土中七日,取出,如前再煮一昼夜,再埋一宿,乃分贮小罂内封固,以次取用。自煎至 煮,但用桑柴火,药本寻常,妙在火候。不拘时以醇酒调服,味美而功多。若惩怂窒欲之人,又深居简出,
时服此膏,亦可以擅其天年矣。七年之艾,不可不早为之用也。
天真接命丹
(方上异人传)
用无病室女月经,首行者为最次,二次者为中次,四、五次为下,然亦可用。取法∶以黑铅打一具,形 如黄衣冠子样,俟月信动时,即以此具令老媪置阴户上,以绢幅兜住,接具取起,顿瓷器 中,再用前具再取,约二、三钟许,澄沉底,红如朱砂,此为母气真元也。其面如黄色浮起,此为发水也。即 用绵纸轻轻拖渗去。却用极细白净好茯苓为末,用熟水浮去木屑,取沉底者晒干,捣入红铅中,如和面然,多 寡软硬,以意消息。打作薄薄饼子,阴干待用,不可犯铁器。既干,研成细末,以麻黄一大把,锉煎成极 浓膏子,用绵布绞滤去渣,入前末中,以成丸为度。如绿豆大,以老坑辰砂,研细末为衣,用银药罐盛之 收存,以黄蜡封口。每服五十 丸,或七、八十丸;服后静坐无风处所,略有微汗验。药性流行,充溢四肢、经络、皮毛之间。如服后 发热作渴,此元气虚,药性到也。须服乳汁数盏以止之。服药后,三日内蔬食,不可吃油腻之物。此药进二、
三次,或越三五年,又进二、三次,立见气力焕发,精神异常。草木之药千百服,不如此药一、二服。盖人 自十六岁已往,精气渐减,不但男女之欲足以损败,一与事应,则视听言动,皆耗散精气之原。故禅氏面壁,
仙家坐关。此药采自人身,产从元始,非若金石草木之有偏胜,实可全挽回造化之功。养生君子,珍之重之。
阳炼秋石法
(京师传)
童便一缸,牙皂煎水二、三碗,用柳条乱搅起白泡,用勺撇去,随搅随撇,令泡尽澄清许久。上去其泡,
下去其垢腻,惟取中间清水,入锅内煎熬。用木柴火,先文后武,熬二、三碗,又加童便半锅,又熬至干,
又加又熬,至缸中童便尽乃止。熬至焦干,入香油一碗,从锅周遭倾入锅底,用极猛火烧过透红无油气,连 锅掇起,放地上,待冷一时,自然成块而起,研罗细末,用净水二碗,入内搅匀,如米汤样。澄一、二日,再 搅起,倾入好雪白连四纸十数层盛药下,用竹篾为梢箕,水浸一宿,去竹内黄水令净,将纸放竹箕内,下用瓷 器盛之。滤下极清水,于瓷器内滤令干,收入锅内,将纸渣再入水搅,如上法滤之。将先滤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