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黄之类。右关多弦迟者,必心下坚满,以肝木克脾土,郁结不得开通,木香顺气丸。如大病后元气未复而
痞者,补中益气汤加陈皮。



<目录>卷四\病能集二(杂证十一门)

<篇名>肿胀

属性:李士材曰∶《内经》之论肿胀,五脏六腑靡不有之。详考全经,如脉要论曰∶胃脉实则胀。病形篇曰∶
胃病者,腹 胀。本神篇曰∶脾气实则腹胀,泾溲不利。应象论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四条皆实胀
也。太阴阳明论曰∶饮食起居失节,入五脏则 满闭塞。师传篇曰∶足太阴之别公孙,虚则鼓胀。此二条
皆虚胀也,经脉篇曰∶胃中寒则胀满。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风论曰∶胃风膈寒不通,失衣则 胀。此
三条皆寒胀也。六元正纪、至真等论,云太阴所至为跗肿,及土郁之发,太阴之初气,太阴之胜复,皆湿
胜之肿胀也。或曰水运太过∶或曰寒胜则浮;或曰太阳司天,太阳胜复;少阳司天,少阳胜复;或曰热胜
则肿,皆火胜之热胀也。或曰
厥阴司天、在泉,厥阴之复;或曰阳明之复,皆水邪侮土,及金气反胜之肿胀也。由是,则五运六气
亦各有肿胀矣。
然经有提其纲者,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肾者胃
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可见诸经虽皆有肿胀,无不由于脾、肺、肾者。盖脾土主营运,
肺金主气化,肾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二脏,以制水生金
者,悉属于脾,故肿胀不外此三经也。
但阴阳虚实,不可不辨,大抵阳症必热,热者多实;阴症必寒,寒者多虚。先胀于内,而后肿于外者
为实,先肿于外,而后胀于里者为虚。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者为实;小便清白,大便泻泄为虚。滑数有力
为实,弦数微细为虚。色红气粗为实,色悴声短为虚。凡诸实症,或六淫外客,或饮食内伤,阳邪急速,
甚至必暴,每成于数日之间。若是虚症,或情志多劳,酒色过度,日积月累,其来有渐,每成于经月之
后。
然治实颇易,理虚恒难。虚人气胀者,脾虚不能运气也。虚人水胀者,土虚不能制水也。水虽制于脾
,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
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则阴不从阳,而精化为水,故水肿之症多属
火衰也。
丹溪以为湿热,宜养金以制水,使脾无贼邪之患,滋水以制火,使肺金得清化之权。夫制火固可保金,
独不虑其害土乎?惟属热者宜之。若阳虚者,岂不益其病哉。
更有不明虚实,专守下之则胀已之一法,虽得少宽于一时,真气愈衰,未几而肿胀再作,遂致不救,殊
可叹也。
余于此症,察其实者,直清阳明,反掌收功。苟涉虚者,
温补脾胃,渐次康复。其有不大实亦不大虚者,先以清利见功,继以补中调摄。
又有标实而本虚者,泻之不可,补之无功,极为危险。在病名有鼓胀与蛊胀之殊∶鼓胀者,中空无物
,腹皮绷急,多属于气也;蛊胀者,中实有物,腹形充大,非虫即血也。在
女科有气分、血分之殊∶气分者,心胸坚大,而病发于上,先病水胀,而后经断;血分者,血结胞门,而
病发于下,先因经断,而后水胀。在治法有理肺、理脾之殊;先喘而后胀者,治在肺;先胀而后喘者,治在
脾。此其大略也。
腹胀身热者死。腹胀寒热似疟者死。腹大胀,四未清,脱形,泄甚者为逆。腹胀便血,脉大时绝者死。
唇黑或肿肝伤。缺盆平心伤。脐突脾伤。足心平肾伤。背平肺伤。五伤死。大便滑泄,水肿不消者死。泻后
腹胀而有青筋者死。阴囊及茎肿者死。水肿先起于腹,后散四肢者可治;先起于四肢,后归于腹者死。
\x中满\x 赵养葵曰∶中满与鼓胀、水肿无异,然而不同者,中满中空似鼓,虚满而非实满也。大约脾
肾两虚所致,治者惟知泄水,而不知益胃,是以发而不能制也。
若真知为水湿之气客于中焦,侵于皮肤,如水晶之光亮,手按之随起者,《内经》去菀陈 、开鬼门、
洁净府之法,近如舟车丸、禹功散之类,一服而退,何误之有?
若久病大病后,或伤寒疟痢后,女人产后,小儿痘后,与夫元气素弱,概以前法施之,脾气愈泄愈虚,
不可复收矣,故治肿者先以补脾土为主。
或为喘满,而又加纯补,恐益 胀,必加行气利水之品方妙,不知肺气已虚,不可复行其气;肾水
已衰,不可复利其水。纯补之剂,初时似觉不快,过时药力得行,渐有条理
矣。
张仲景金匮肾气丸,能补而不滞,通而不泄,为治肿之神方。以中满之病,原于肾中之火气虚
不能行水,此方以八味为主,以补肾中之火,则三焦有所禀命,而能行水。又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