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者。须以芳香宣窍。佐牛黄金箔。深入脏络。以收锢闭之邪。今危笃
若此百中图一而已。
紫雪丹
仲景云。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不寒瘅热。令人消烁肌肉。条例下不注方。但
曰。以饮食消息之。后贤谓甘寒生津。解烦热。是矣。今脉数。舌紫渴饮。气分热邪
未去。渐次转入血分。斯甘寒清气药中。必佐存阴。为法中之法。
生地 石膏 生甘草 知母 粳米 竹叶心 白芍
温邪逆传膻中。热痰蔽阻空窍。所进寒凉消导。徒攻肠胃。毫无一效。痰乃
热熏津液所化。膻中乃空灵之所。是用药之最难。至宝丹。芳香通其神明之窍
以驱热痰之结。极是。但稚年受温邪。最易亏阴津耗。必兼滋清。以理久伏温邪为正。
犀角 鲜生地 元参 连翘心 丹皮 石菖蒲 至宝丹
腹满已久。非是暴症。近日面颔肿胀。牙关紧闭。先有寒热。随现是象。诊脉
右搏数。左小。乃温邪触自口鼻。上焦先受。气血与热胶固。致清窍不利。倏有痹
塞之变。理当先治新邪。况头面咽喉结邪。必辛凉轻剂以宣通。若药味重浊。徒
攻肠胃矣。仿东垣普济消毒意。
连翘 牛蒡子 马勃 射干 滑石 夏枯草 金银花露 金汁
脉左数。右缓弱。阳根未固。阴液渐涸。舌赤微渴。喘促自利。溲数。晡刻自热。
神烦呓语。夫温邪久伏少阴。古人立法。全以育阴祛热。但今见症。阴分固有伏
邪。真阳亦不肯收纳。拟仿刘河间浊药轻投。不为上焦热阻。下焦根蒂自立。冀
其烦躁热蒸渐缓。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
丰腴体质。适值过劳。阳气受伤。呕吐食物。无头痛身热。已非外感风寒。而
间日烦躁。渴饮。唇焦。舌黑。是内伏热气。由募原以流布三焦。亦如疟邪分争营
卫者然。然有年积劳既久。伏邪客病本轻。脉小缓。按之不无鼓击。可为征验。且
二便颇通。略能纳谷。焉有停滞积聚。仲景于瘅热无寒之条。不出药方。但曰。以
饮食消息。后贤参圣意。甘寒以养胃阴。其热自解。要知表散之辛温。消滞之苦
温。以及苦寒沉降。多犯圣训戒律矣。
鲜生地 甜杏仁 麦冬 花粉 竹叶心 青蔗汁 连翘
夏季温热上受。首先入肺。河间主三焦。极是。今世医者。初用非发散。即消
食。散则耗气。消则劫胃。究竟热蕴未除。而胃汁与肺气皆索。故不饥不食不便。
上脘似格似阻。酸浊之气。皆是热化。病延多日。苦寒难以骤进。先拟开提上焦气分。
苏子 杏仁 土栝蒌皮 枇杷叶 黄芩 降香



<目录>

<篇名>疫毒疹

属性:朱某疫疠秽邪。从口鼻吸受。分布三焦。弥漫神识。不是风寒客邪。亦非停
滞里症。故发散消导。即犯劫津之戒。与伤寒六经。大不相同。今喉痛丹疹。舌如
朱。神躁暮昏。上受秽邪。逆走膻中。当清血络以防结闭。然必大用解毒。以驱其
秽。必九日外不致昏愦。冀其邪去正复。
犀角 连翘 生地 玄参 菖薄 郁金 银花 金汁
暴寒骤加。伏热更炽。邪郁则气血壅遏。痧疹不肯外达。痰气交阻。神迷喘
促。渐入心胞络中。有内闭外脱之忧。热注下迫。自利粘腻不爽。法当开其结闭。
消毒解其膻中之壅。必得神清。方保无变。
连翘心 飞滑石 石菖蒲 炒金银花 射干 通草 煎化牛黄丸
舌边赤。昏谵。早轻夜重。斑疹隐现。是温湿已入血络。夫心主血。邪干膻中。
渐至结闭为昏痉之危。苦味沉寒。竟入中焦。消导辛温。徒劫胃汁。皆温邪大禁。
议清疏血分。轻剂以透斑。更参入芳香。逐秽以开内窍。近代喻嘉言申明。戒律宜遵也。
犀角 玄参 连翘 银花 石菖蒲 金汁 牛黄丸
发瘰热肿。独现正面。每遇九十月大发。五六月渐愈。七八年如是。因思夏
令阳气宣越。营卫流行无间。秋令气凛外薄。气血凝滞。此湿热漫无发泄。乃少
阳木火之郁。及阳明蕴蒸之湿。故上焦尤甚耳。法以辛凉。佐以苦寒。俾阳分郁
热得疏。庶几发作势缓。
夏枯草 鲜菊叶 苦丁茶 鲜荷叶边 羚羊角 黑桅皮 郁金 苡仁



<目录>

<篇名>暑

属性:暑热必挟湿。吸气而受。先伤于上。故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须究
三焦。大凡暑热伤气。湿着阻气。肺主一身周行之气。位高为手太阴经。据述病
样。面赤足冷。上脘痞塞。其为上焦受病显著。缘平素善饮。胃中湿热久伏。辛温
燥裂。不但肺病不合。而胃中湿热。得燥热锢闭。下利稀水。即协热下利。故黄连
苦寒。每进必利甚者。苦寒以胜其辛热。药味尚留于胃底也。然与初受之肺邪
无当。此石膏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