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为是。烈谓“因于寒”之下“欲如运枢”
句,不必谓之衍文,惟“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二句,与下文“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二句彼此舛错,仅以此四句互为
移掇,读作“因于寒,欲如运枢,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子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意即
贯串。盖谓因子寒者,如枢运动,寒气自散,如《内经》洗熨、按摩等法是也。若寒郁为热,有似燔炭,必须汗出而散,
如仲景麻黄汤之类是也。因于暑者,乃君火为病,故自汗、喘喝而多言,以及起居卒暴,神气浮越也。丹溪、在泾皆相
承而误。



<目录>卷九

<篇名>申明三年中气候相乖化疫之说

属性:本集第二卷,薛一瓢先生《日讲杂记》中有此一则,而语焉未详,书出之后,诸同学迭有来问此说者,爰为之详说
于左。
此本诸《素问遗篇・刺法论》,虽经张景岳类释于刚柔失守之条(甲、丙、戊、庚、壬,五年为阳,于气刚;乙、丁、
辛、已、癸,五年为阴,于气柔。应交而不布政者,谓之失守),而尚未甚晰,窃参鄙臆,详以明之。假如甲子年,上半
岁多风少暖,为上年司天之厥阴不退位,本年司天之少阴不迁正;若下半岁多凉,为在泉之阳明得位,甲子之在泉,阳
明已卯也(在泉之干,即以司天之干相合者推之,如甲与巳合,乙与庚合也。在泉之支,以司天之支各就四正、四偏、
四维中阴阳相配者推之,如子与卯为四正中之一阴一阳,寅与巳为四偏中之一阴一阳,辰与未为四维中之一阴一阳也,
余仿此)。以上年之司天,临本年之在泉,则上癸下巳,为不和。甲失其位,谓之木胜土虚(甲己化土),木胜必金复(指
下年乙庚化金之岁言),金既复,木必稍退,而子年司天之少阴至矣。木反助火克金,其复必微。而甲己之土皆失守,土
郁之久,后化为疫,早则丙寅,晚则丁卯,土疫至也(丙辛化水之年,久郁之士方得胜之而为病,再次年丁壬化木,木
又克土,亢则害而为病也。土疫即湿疫,今所谓湿温之类是也)。疫之微甚,详其年之司天在泉或盛或衰为定。又若上半
岁气暖,为少阴司天布政,而下半岁多温少凉,为上年在泉之少阳不退位,本年在泉之阳明不迁正,夫己卯之柔,不至
于下(本年在泉属阳明,己卯解见上),则甲子之刚,孤立于上,亦为土虚,后化为疠(凡司天失守化为疫,在泉失守化
为疠。疫、瘟疫也,疠、杀疠也)。土疫将至,恐伤肾脏,当先补肾俞,次泄土气以去其郁,戒夜行远行(经本论刺法,
故以俞言,用药者,亦仿其意可也)。其余详载《类经》,不必复赘,余年皆仿此。
疫疠每发于阳年,除天刑六年,其余二十四年是也(庚子、庚午君火刑金运,庚寅、庚申相火刑金运,戊辰、戊戌
寒水刑火运,此六年本非有余,故不发疫,余皆阳刚太过,故作疫也)。然此指阳运自胜而无邪伤者也,若刚柔迭失其位,
四时不节,谓之失之迭位,即生大疫(应司天而不司天,应在泉而不在泉,虽属阳年,亦为不及,不必郁至三年始发疫
疠也)。



<目录>卷十

<篇名>虚劳论

属性:虚劳之病,皆由内伤,而无外邪也。如酒伤肺,则湿热薰蒸,肺阴消烁。色伤肾,则精室空虚,相火无制。思虚伤
心,则血耗而火易上炎。劳倦伤脾,则热生而内伐真阴。惟忿怒伤肝有二∶郁怒则肝火内炽而灼血;大怒则肝火上升而
吐血。此五者,皆能劳其精血。《道经》云∶“涕、唾、津、精、汗、血、液,七般灵物总属阴。”阴虚内热而成虚劳之症,
大约酒色为多,然有童子未室而患此症者,或有先天不足,或禀母气阴虚,其师尼、寡妇、室女愆期,气血郁结,以致
寒热如疟,朝凉暮热,饮食不思,经期不准,或致闭绝而成此病者,多由郁火内蒸所致也(以上论致病之由,以下论真
阴易亏)。
方书言此症者,皆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混同论治。不知气虚者,面白无神,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微
弱;阳虚者,体冷畏寒,手足逆冷,溺清便溏,脉沉小迟。此二者,能服参、 温补,乃为受补可治,斯气虚阳虚之症
也。虽血脱者亦有补气之法,乃指卒暴失血,素非血虚之人,如新产之类耳。其余患此症者,《经》云∶一水不能胜五火。
五火者,五志之火也;一水者,肾中真阴之水也。水即精也,即如“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男子二八而天癸至”,非阴衰
于前而阴成之难乎?又言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非阴衰于后而阴凋之易乎?所谓阴者,即我之精,而造我之形者也。
人生全盛之数,前后止二十余年,故丹溪引日月之盈亏,以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王节斋则以为,阴虚成病者,十
有八九,阳虚成病者,百无一二,盖以节欲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