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中即将化气的沸腾状态,下焦如渎,是指水在膀胱中即将外流的 流泻状态。决渎之官相当于水利部长,如果水利工程管理不善,就会造成水灾为患 。大禹治水的疏导法其实用的就是下焦如渎的通利之法。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处于下焦,同司水道之职 。州都属于现代的城市,具有很多行政职能,唐僧取经路过各处都要有一份通关文 谍方能通过,所谓的气化则能出就有一点通关文谍的意思。州都不能化气,则关门 不开,水液不行。水蓄不流则生腐,西医所谓的尿毒症就形成了,在西医要换肾才 能保住性命,中医则只要使其气化功能恢复,则水自能出。州官权力不大,但对百 姓则同父母,所谓的父母官多是指的这类五六七品的州都之官,所以,实际上州官 的职权在某种程度上更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死。
这十二官要互相配合,紧密团结在心这个君主之官的周围,不能各行其是互相 拆台,这就需要君主之官善于管理,主明则下自安。用这个道理养生则能长寿,不 会出现各种疾病,用来治国则能国家强大昌盛。如果主不明则十二官就危险了,互 相之间不能配合,交通闭塞,道路不通,形体大伤,用来养生则疾病丛生,用来治 国则江山社稷难保。戒之戒之!
一再告诫,就是强调这个君主之官的重要性,如果君主神昏不明,则难免犯各种各 样的错误,文革式的灾难就不可避免,在人身上也是这样,君主不明则危机四伏而 不自知,一旦发病则危在旦夕,所以无论何时都要使心这个君主之官保持清醒,千 万不可为形所御,反而成了十二官的奴仆。

伤寒求本

(治病必求于本,伤寒论为古今方书之祖,试求其方论本意,求索为先,得与不得 非所计也。讹误难免,还望识者正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求本:此句为太阳病提纲。脉浮者,经气不降也。头项强痛,降路受阻,经气壅 滞于上也。强,凝滞之状,寒气封之也;痛,阳气不得降路,聚于首而发为胀痛也 。恶寒,寒气入侵之故也。)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肺属金,司卫气主皮毛,金之气凉也,故主敛;肝属木,司营血合筋脉,木之气 温也,故主散。温胜于凉,散过于敛,则卫气不收,营血不降,毛窍洞开,津液外 泄。风兼寒客于卫,营不能散而郁于中,故发热。积热胜寒,则寒气随汗外散,毛 窍不敛,故汗出恶风。脉缓者,弛纵不收之象也。寒不重则不能闭营血之外散,故 曰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 寒。

(已发热者,营气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也。未发热者,营血温气不足则不能外达 也。恶寒,寒气伤营也,体痛,寒气内侵,气血内郁,不通处则痛也。呕逆,卫气 受伤,肺气不降,胃气上逆也。脉阴阳俱紧者,寒气客于营卫之象也。阴,营也; 阳,卫也;紧,寒气收引之象也。寒气伤于营血,故曰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

(脉静则停于太阳,不传阳明。欲吐、烦躁、脉数急者,胃气上逆,燥气欲动,将 入阳明之兆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不传内则终在太阳,不可以日拘之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营胜卫,燥胜湿者,为寒气激发,温燥无制,故发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 ,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 ,剧则如惊痫,时瘛S,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风而兼温,即非伤寒,温主升散,卫为风温所伤而不能敛,故阴阳俱浮,自汗出 。气血耗散,故身重。心液为汗,心声为言,心阴伤则神昏,故多睡眠,语言难出 。鼻息必鼾,肺气壅滞不能收敛也。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复伤其下 焦之阴也。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S,若火熏之,阴伤阳亢之象 也。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临证可不谨慎哉。后世温病家所论皆不出此条。)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 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热恶寒,寒伤太阳也;无热恶寒,寒伤少阴也。以太阳底面即是少阴,首尾相 连之故也。发于阳者,六日传经已遍,故第七日解。发于阴者,一日即入少阴,故 六日再传太阳而解。然亦有误药不解,深入骨髓者,今之所谓血液病是也。医者慎 之。)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