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如觉虚,不能空腹顿尽,欲间食服亦佳。兼主伤寒。
又若服前地骨白皮等五味饮子不可,虽可不能全退,宜合白薇等十味丸方。
白薇(三两) 知母(四两) 地骨皮(三两) 干地黄(六两) 麦门冬(五两去心)
甘草
(四两炙) 蜀漆(三两) 葳蕤(三两) 橘皮(二两) 人参(三两)
上药细切,合捣筛,绢罗为散,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以饮下十五丸,日再服,稍加
至三十丸。服经三数日后,自候腹中,若觉热则食前服,如不能以空饮下药,宜合乌梅等四
味饮下前丸。忌菘菜、海藻、芜荑等。
乌梅饮方
乌梅(十枚) 葳蕤(五两) 生姜(五两) 白蜜(一合)
上药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白蜜搅调,细细用下前丸,多少冷暖,以
意斟酌。纵不下丸,但觉口干渴则饮之。(吴升同)



<目录>卷第四

<篇名>温病论病源二首

内容:《病源》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
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
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中而即病者,名为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
于肌肤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又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
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气之所致。(以上与《伤寒论》同)
凡病伤寒而成温病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故曰冬三月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又因于
寒,欲如运枢,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又有冬时伤非节之暖,名为冬温之毒,与伤寒大
异也。有病温者,乃天行之病耳,其冬月温暖之时,人感乖候之气,未遂发病,至春或被积
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天气暄热,温毒始发,则肌肉斑烂也。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故曰人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
之能害。又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是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也。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故曰,精者身之本,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也。有病温汗出辄复热,
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人所以汗出者,
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之间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
不复热。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裨
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
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凡肤热,其脉盛躁
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汗且出也。凡温病患,三二日身躯热,脉疾头痛,食饮如故,
脉直疾,八日死。四五日头痛脉疾喜吐,脉来细,十二日死。此病不疗,八九日脉不疾,身
不痛,目不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不弹手指,时大,心下硬,十七日死。病三四
日以下,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治也,下利腹中痛者死不治。



<目录>卷第四

<篇名>辟温方二十首

内容:《肘后》屠苏酒 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饮之方。
大黄 桂心(各十五铢) 白术(十铢) 桔梗(十铢) 菝 蜀椒(十铢汗) 防
风乌
头(各六铢)
上八味,切,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平晓出药至酒中煎
数沸,干,东向户中饮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
里无疫,饮药酒待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着药,辟
温气也。
又太乙流金散 辟温气。
雄黄(三两) 雌黄(六两) 矾石(一两半) 鬼箭羽(一两半) 羚羊角(烧二两)
上五味,治下筛,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
裹一刀圭,中庭烧之,温病患亦烧熏之。
又雄黄散 辟温气方。
雄黄(五两) 朱砂(一作赤木) 菖蒲 鬼臼(各二两)
上四味,捣筛末,以涂五心、额上、鼻人中及耳门。
又断温疫,转相染着至灭门,延及外人,无收视者方。
赤小豆 鬼箭羽 鬼臼 雄黄(各三两)
上四味,捣末,以蜜和丸如小豆大。服一丸,可与病患同床。
又避温粉。
川芎 苍术 白芷 本 零陵香(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