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生姜、人参。或加乌梅。
一治胃热而呕吐。欲知胃热。手足心皆热者是。
\x竹茹汤\x
半夏(姜汁炒二钱) 干葛(二钱) 青竹茹(四钱) 甘草(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或加前胡三分。
一治呕吐属热者。
黄连(姜炒一钱) 石膏(二钱火 )
上为末。白滚水送下。
一治热吐不止。
栀子(炒黑) 朴硝(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三茶匙。白滚水送下。
一论大肠结燥。呕吐不止。汤药不入。老人虚人。多有此症。幽门不通。上冲窍门。呕
吐泛
满之症。法须先以蜜导煎。通其幽门。然后服药。盖人身之气。上下周流。下不通必宣其上
如前吐法是也。上不安必撤其下也。
藿香 浓朴(姜炒) 陈皮 白术(去芦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 砂仁(炒五分) 枇
杷叶(擦去白毛三片) 甘草(三分) 生姜(一钱)
上锉。水煎服。
一治呕吐宿滞。脐腹痛甚。手足俱冷。脉微细。用附子理中汤一服。益甚。脉浮大。按
之而细。用参附汤一剂而愈。
一论阴虚于下。令人多呕者。乃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气喘。以六味地黄丸盐汤
送下。
一呕吐不食。腹痛后重。自用大黄等药一剂。腹痛益甚。自汗。发热昏愦。脉大。予用参、
术各一两。炙甘草、煨姜各三钱。升麻一钱。水煎服而苏。又用益气汤加炮姜。一剂而愈。



<目录>卷三

<篇名>翻胃

属性:脉浮缓者生。沉涩者死。脉涩而小。血不足。脉大而弱。气不足。
夫翻胃之症。其来也未有不由膈噎而始者。膈噎者喜怒不常。忧思劳役。惊恐无时。七
情伤于脾胃
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饮食不下。血气留于咽嗌。五噎结于胸膈者为五膈。法
当顺气化痰。温脾养胃。如阳脉紧而涩者。为难治之症。夫翻胃即膈噎。膈噎即翻胃之渐
大法有四。血虚气虚。有痰有热。血虚者。脉必数而无力。气虚者。脉必缓而无力。气血
俱虚者。则口中多出沫。但见沫大出者必死。有热者。脉必数而有力。有痰者。脉必滑数。
二者可治。血虚者。则以四物汤为主。左手脉无力。气虚者。则以四君子为主。右手脉无力
粪如羊屎者。断不可治。大肠无血故也。痰以二陈汤为主。寸关脉沉。或伏或大。有气结
滞。通气之药皆可用。寸关脉沉而涩大。不可用香燥热剂。宜薄滋味。又曰。膈噎翻胃之疾
得之六淫七情。遂有火热炎上之作。多升少降。又有外为阴火上炎翻胃者。作阴火治之。
大便必结。用童便、竹沥、韭汁、姜汁、牛羊乳。分别而用。
一论膈有十般之病。其实同出一源。皆因动性不能发泄。则郁于肝。人之膈膜。属肝木

则木乘土位。木曰曲直作酸。然酸则能收塞。胃脘因之而收小窒碍。乃作膈症。宜用此汤。
\x当归活血润膈汤\x
当归(酒洗一钱半) 桃仁(去皮尖一钱) 广陈皮(青色者八分) 川浓朴(姜炒一钱) 黄
连(吴茱萸煎汤炒一钱) 大腹皮(甘草汤洗一钱) 片白术(盐水炒一钱) 红花(七分) 炙甘
草(三分) 善饮酒者。加葛根。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按五噎名虽有五。原其要在于气弱血枯之人。思虑劳欲而成者也。气弱则运化不开。血

则道路闭塞。盖心生血。肾生气。任脉乃阴之母。枯则精涸。任脉不润矣。任脉循咽嗌胸中
胃之三脘。一直而下。肾虚则丹田清气不升。故中焦失顺下之化。脾虽思味而爱食。因升

不利而成噎矣。宜绝欲以后精血。须节顺志以和心脾。用当归活血润膈汤。去白术。加人参
一钱。白豆蔻七个。黄柏酒炒七分。知母七分。栀子炒一钱。栝蒌仁炒一钱。远志(甘草汤
泡去心)八分。红枣三个。水煎服。
一论膈噎。胸中不利。大便结燥。痰嗽喘满。脾胃壅滞。此能推陈致新。治膈气之圣药
也。
\x人参利膈丸\x
人参(三钱) 当归(二钱) 藿香(一钱五分) 浓朴(姜汁炒一两) 枳实(麸炒一两) 大
黄(酒蒸一两) 木香(一钱五分) 槟榔(一钱五分) 甘草(炙三钱)
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一论噎食转食。宜
\x加减不换金正气散\x
苍术(米泔浸一钱半) 陈皮(去白二钱) 浓朴(姜汁炒八分) 藿香(三钱) 半夏(姜汁
炒二
钱) 枳实(麸炒二钱) 白术(去芦一钱五分) 白茯苓(去皮三钱) 白豆蔻(去壳八分) 甘
草(八分) 黄连(土炒六分)
上锉。生姜三片煎服。
一论噎膈翻胃之症。皆由七情之气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