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则昔贤所云。

  用药宜寒者为传邪。宜温者为直中。未为确论。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

  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项背强。KT KT 。无汗。恶风者。中风表实也。表虚宜解肌。表实宜发汗。是以葛根汤发之也。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

  葛根汤方第十七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本草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此以中风表实。故加二物于桂枝汤中也。

  张卿子云。按前桂枝葛根汤。则此葛根汤上。似失麻黄二字。盖二葛根。即桂枝麻黄变例也。故二证项背强KT KT 、恶风、一也。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者。谓之并病。二经俱受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太阳阳明合病者。与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与葛根汤。以散经中甚邪。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

  葛根加半夏汤方第十八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称)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斤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经曰。不宜下而便攻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桂枝证者。邪在表也。而反下之。虚其肠胃。为热所乘。遂利不止。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下利脉微迟。邪在里也。促为阳盛。虽下利。而脉促者。知表未解也。病有汗出而喘者。为自汗出而喘也。即邪气外甚所致。喘而汗出者。为因喘而汗出也。即里热气逆所致。与葛根黄芩黄连汤。散表邪。除里热。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第十九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黄芩(二两味苦寒) 黄连(三两味苦寒)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入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内经曰。甘发散为阳。表未解者。散以葛根甘草之甘。苦以坚里气弱者。坚以黄连黄芩之苦。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太阳伤寒也。寒则伤荣。头痛、身疼、腰痛以至牵连骨节疼痛者。太阳经荣血不利也。内经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者。寒在表也。风并于卫。

  卫实而荣虚者。自汗出而恶风寒也。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者。无汗而恶风也。以荣强卫弱故气逆而喘。与麻黄汤。以发其汗。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

  麻黄汤方第二十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一两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个汤炮去皮尖味辛温)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麻黄甘草。开肌发汗。桂枝杏仁。散寒下气。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阳受气于胸中。喘而胸满者。阳气不宣发。壅而逆也。心下满。腹满。皆为实。当下之。此以为胸满。非里实。故不可下。虽有阳明。然与太阳合病。为属表。是与麻黄汤发汗。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