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71-张畹香医案清张畹香-第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青蒿梗(三钱) 炙鳖甲(五钱) 当归(三钱) 炒白芍(三钱) 地骨皮(四钱) 炙甘草(一钱半) 桂枝(八分) 生牡蛎(六钱) 冬桑叶(一钱半) 生地(五钱) 续断(三钱)
正月二十六日起,寒热咳嗽痰红,脉弦细,舌白,口渴,气急。此属风温失红(三月初一日)
元参(五钱) 根生地(六钱) 麦冬(三钱) 羚羊角(一钱半,先煎) 山茶花(三钱) 象贝(三钱) 桔梗(三钱) 冬桑叶(一钱半) 橘红(八分) 连翘(三钱) 薄荷(一钱半) 竹叶(三十片)
风温十天,咳嗽作泻,腹痛,舌黄口渴,脉弦数,是已化火,尚冷作热,当表里均解。
薄荷叶(一钱半) 杏仁(三钱) 淡黄芩(三钱) 生白芍(三钱) 生甘草(一钱半) 生苡仁(六钱) 象贝(三钱) 桔梗(二钱) 连翘(三钱) 枳壳(一钱半) 羚羊角(一钱半,先煎)
竹肉(一丸)
初时喉痛,作冷作热,已有十日,欲呕胸肋痛,咳嗽,尚无汗出,脉弦细,舌黄,是少阳经感风热,当用逍遥散。
薄荷叶(一钱半) 柴胡(一钱半) 归须(三钱) 赤芍(二钱) 桂枝(八分) 冬桑叶(一钱半) 杏仁(三钱) 川郁金(一钱半) 生香附(一钱半) 降香(一钱) 荷叶(一角)
风温后又感风邪,致作冷出汗,舌白,脉弦,再当甘寒。
杏仁(三钱) 象贝(三钱) 冬桑叶(一钱半) 麦冬(三钱) 桔梗(二钱) 生甘草(一钱)
阳春砂(八分,同煎) 白蔻壳(一钱) 根生地(五钱) 陈皮(八分) 竹叶(二十四片)
外感后带起肝风,虚头晕。
生地(六钱) 当归(三钱) 炒白芍(三钱) 怀山药(三钱) 生石决明(五钱) 煨天麻(一钱半) 冬桑叶(一钱半) 半夏曲(一钱半) 陈皮(八分) 续断(三钱) 荷叶(一角)
风温后,邪已净,惟胃不开,稍有咳痰,两脉甚虚。
北沙参(五钱) 麦冬(三钱) 生地(五钱) 生白芍(三钱) 象贝(三钱) 新会皮(八分)
生谷芽(四钱) 茯神(三钱) 冬桑叶(一钱半) 清炙甘草(一钱) 干荷叶(一角)
腹腰作痛,期早而多如崩状,脉弦大,当调其肝。
大生地(六钱) 当归(三钱) 川楝子(三钱) 炒小茴香(一钱半) 酒元胡(一钱半) 乌骨(三钱) 白薇(三钱) 茺蔚子(五钱) 续断(三钱) 制香附(三钱)
身已凉,大便已解而不畅,惟咳嗽与痰气急,咳时肋尚痛,舌苔尚黄浓,口燥而不渴,六脉弦小数,多梦话,再当凉肝息风。
根生地(五钱) 生白芍(三钱) 羚羊角(二钱,先煎) 冬桑叶(一钱半) 生牡蛎(五钱)
炙鳖甲(五钱) 当归(三钱) 象贝(三钱) 陈皮(八分) 阳春砂(八分,同煎) 柏子仁(四钱)
竹肉(一丸)
身热三日,出冷汗,咳嗽有痰,胃不开,口燥头眩,诊脉弦,当用甘寒。
根生地(六钱) 麦冬(三钱) 地骨皮(四钱) 生谷芽(四钱) 象贝(三钱) 桔梗(二钱)
生甘草(一钱) 生石决明(五钱) 冬桑叶(一钱半) 新会皮(八分) 续断(三钱) 竹叶(二十四片)
胃痛大瘥且能食,而痛在右肋,诊左手尚弦,右手已虚,厥阴大疟后致此,是当再以清肝法。
当归(三钱) 川楝子(三钱) 酒元胡(一钱半) 炙鳖甲(五钱) 青蒿梗(三钱) 软柴胡(一钱半) 炒白芍(三钱) 茯神(三钱) 矾半夏(三钱) 陈皮(八分) 制香附(三钱) 荷叶(一角)
久经失红,咳嗽右肋痛,总怕失红复起,少寐即血分之虚,脉弦细,再当清金润肺。大抵劳力持重之体,未有不虚者。
生玉竹(五钱) 大生地(八钱) 生白芍(三钱) 冬桑叶(一钱半) 象贝(三钱) 陈皮(八分) 炒丹皮(三钱) 麦冬(三钱) 生牡蛎(五钱) 软柴胡梢(一钱半)
咳嗽失红,虽从去年发作,然昨诊六脉弦数,决其出于肺脏。今日述胃不开,逢食即吐,不能起床,势必夹有风温。拟再用风温失红例治。
元参(五钱) 根生地(六钱) 麦冬(三钱) 山茶花(三钱) 冬桑叶(三钱) 炙甘草(一钱半) 丝瓜络(三钱)
自七月间起病,初时间日,今成两发,小溲赤,足酸,腹中痛,肋痛,诊脉弦细,当属厥阴大疟。
青蒿根(三钱) 炙鳖甲(五钱) 当归(三钱) 制首乌(六钱) 牡蛎(五钱) 青皮(一钱半) 半夏曲(三钱) 陈皮(八分) 桂枝(一钱) 炒白芍(三钱) 清炙甘草(一钱半)
夜多盗汗,舌黄滑,大便溏,胃亦不开,诊脉弦小数,当益阴调土。
地骨皮(三钱) 炙鳖甲(四钱) 当归(三钱) 炒白芍(二钱) 矾半夏(三钱) 陈皮(八分)广木香(一钱) 黑 豆衣(四钱) 生牡蛎(五钱) 清炙甘草(八分) 荷叶(一角)
两肋与肋及腰背,皆胀满塞闷,胃亦不开,每至午则痛,诊右手弱,是素属六阴,而左关独起,是必属肝气之走络。拟通其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