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桑白皮9克 桑枝15克

嘱服五剂。外治法如上。

经上述治疗后,痛止肿消,诸症缓解。根据“脾主四肢”、“肺热叶焦”亦能致痿的理论,继以六君汤加麦冬益气健脾,清金保肺。连服数剂,遂愈。

[按]:本例属中医“热痹”范畴。痹证一般分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四型。临床所见,以阳虚偏寒湿者较多。但素体阴虚,或素体蕴热,或寒湿郁久不散,或过用辛温,均可转化为热痹。热痹多挟湿邪,故热痹之治,宜清热渗湿,疏利关节。日久者兼以养液。关节肿痛者,配合外治亦佳。本例因病程日久,初诊即用沙参、玄参者,因患者湿热久痹,已有足不任地等象,宜予清热保肺养液,以防成痿。又因脾恶湿,主四肢,脾湿不化,下渗经络,流于下肢,故而浮肿,寒湿日久,郁而化热,则湿热互滞,故用二芩、泽泻、通草、萆Z、黄柏、淮牛膝以渗化湿热,导热下行;用桑枝、土茯芩利湿解毒,疏利关节,苍术、秦艽祛风燥湿;知母清热,苡仁、木瓜入肝舒筋, 当归活血养血。杜仲一味,王好古称其为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强壮腰膝,牛膝引诸药下达病所。共呈除湿清热,活血通络,分清去浊之效。

上述诸方,用治湿热痹证,疗效较佳,已治愈多例,值得推荐。但外治法,遇包后过敏(发痒或发皮疹)者,应停用。

左臂疼痛

赵××,男,二十一岁。患左臂疼痛二月余,曾用西药镇痛及中药温阳除湿祛风等剂均无效。延余诊治。症见:左上肢举动困难,疼痛较剧,无红肿。无汗,恶寒,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浮紧。询其得病之由,因夜卧当风,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法当除湿祛风散寒为治。选方用《金匮要略》麻黄加术汤合麻杏苡甘汤加桑枝。处方:

麻绒6克 桂枝9克 杏仁9克 白术12克 生苡仁15克

甘草6克 桑枝15克

连服二剂,患者得微汗,病遂痊愈。

[按]:臂痛一证,虽系小恙,然治不得法, 则迁延难愈。本证属中医痹证。痹者,不通之谓也。“痈则不通”,用辛温微汗法宣通之,遵仲景“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麻黄加术汤乃除湿祛风散寒之重剂,麻杏苡甘汤乃发汗利湿解表之轻剂,轻重合剂,善治风寒显痹。症虽恶寒,乃表阳被遏,由脉浮紧可知,非少阴病之恶寒可此,故不用大辛大热之附子,只用通阳化气的桂枝,俾卫阳振奋,则恶寒自罢。是方之中,尤妙在麻黄配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配麻黄,善祛表里之湿,同时,可达微汗而解,更加桑枝横达肢臂而通络。方虽简而效验灵。





阎××,女,三十九岁,妊娠二月。近五日来,右下肢疼痛,继之咳嗽,痰清带血,咳引右侧肩背疼痛,胸闷痛,上气喘息,头目眩晕,尿少,食欲减退。于1956年3月7日住入昆华医院(即今省第一人民医院),经摄胸片等检查,诊断为右下肢栓塞性静脉炎合并肺梗塞,经西药治疗一周后拟作人工流产与截肢术。因患者不同意,于3月14日转入陆军医院(即今四十三医院),诊断同前。17日延余会诊,详询病史,患者平素工作疲劳之时常感喘息、胸闷、心悸、短气乏力;此次妊娠后,出现右下肢疼痛,逐日加剧。近半月来咳嗽痰血,一直未止。入院后小便短少,一日仅二至三次。查得舌质青润,苔薄白,脉沉,面青,神疲欲寐,右下肢轻微浮肿,但不红,自觉疼痛拒按,不能站立。脉、舌、症三者合参,系平素心肺阳虚,寒邪凝滞。万全之策,宜先复心肺之阳兼以散寒为治,以俟转机。方用自拟姜桂苓半汤加元肉。处方:

生姜15克 桂枝15克 茯苓15克 法夏9克 元肉15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后,上气喘息减轻,胸、肩、背疼痛渐趋缓解,舌质由青转红,脉由沉转弦,苔白腻。但大便不通,下肢疼痛不减,头痛隐隐。用自拟天麻汤加减。处方:

明天麻10克 葳蕤仁15克 北口芪15克 桂枝9克 杭芍9克

法夏9克 茯苓15克 川芎6克 防风9克 独活6克

藁本6克 秦艽6克 甘草3克 生姜3片 大枣2枚

三诊:上方服三剂后,大便畅通,下肢疼痛减轻,微咳嗽,痰中略带血丝。用《伤寒论》桂枝加芍药汤加减。处方:

桂枝9克 杭芍15克 炙远志6克 炙冬花9克 茯神15克

甘草6克 炮姜9克

桂枝汤为妊娠第一方,具有温经通阳,调和营卫气杌之功,加重芍药有利于安扶胎元。

四诊:服上方二剂后,咳血止,下肢疼痛轻微。此时寒邪已基本消除,心阳渐复,但大便又呈现不通。用《伤寒论》麻仁丸加减,以润肺养血通便。处方:

火麻仁15克 杏仁9克 杭芍9克 瓜萎仁9克通大海3枚

甘草3克(白蜜一匙调入)

五诊:服上方一剂,大便畅通,下肢疼痛亦随之大减,但郁热渐起,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