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例尿血之病机。考桂枝辛温,与芍药合用善调气血,与丹皮合用善化厥阴寒凝瘀结。更有妙者,本品善升肝气之下陷,俾冲任和调,血自归经,再佐以育阴润燥之品,何患血之不止!前人虽有“血家禁桂”之论,系指上窍出血之证而言。至于肝气下陷之下窍出血,非但不为禁忌,抑且必用也。故治此类血证,往往加用桂枝,非独此案也。

阴道出血并发紫斑

陈××,女,二十五岁。患阴道出血已三周,兼见全身紫斑。住某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曾用过犀角地黄汤、牛黄丸等多剂,阴道出血不仅未止,又增齿龈出血、鼻衄。转余诊治。症见:面色苍白,两颊微红,舌质淡,苔薄白少津,脉芤。此血不循经脉运行而溢予外也,即所谓“血不归经”。其所以不归经者,殆由阴虚阳浮使然,故现鼻衄、齿衄及紫斑等出血现象。前医药过寒凉,正气受损,故出血不止。今本“急则治标”之原则,先以止血为务。然此证虽属阴血虚亏,但热象并不显著,用药不可过寒,寒则凝,易留瘀;亦不可过热,热则动血,更不易止。宜寒温并用,刚柔相济为适当。乃用自拟方生地侧柏叶汤加白茅根。处方:

生地15克 侧柏叶9克 白茅根9克 麦冬9克 杭芍9克

炙艾叶6克 藕节5个 炮姜15克 炙甘草6克

此方说明见本书“鼻衄”例一。

服药三剂,出血顿止,紫斑未全退。继用自拟方二甲化斑汤。处方:

炙龟板15克 生牡蛎15克 沙参9克 玄参9克 阿胶15克

茜草6克 藕节3个 牛膝9克 甘草3克 蒲黄(醋炒)6克

方中二甲(龟板、牡蛎)育阴潜阳,沙参养阴润肺;玄参滋水润燥,又清浮越之火,阿胶滋阴补血,茜草、蒲黄炭、藕节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甘草护胃和中,牛膝引诸药下行。全方组合,滋阴潜阳,止血消瘀。 连服五剂诸症消失。





李××,女,三十一岁。曾流产三次,现怀孕三周又有漏血,颜色淡红,淋漓不止。兼见腰脊酸痛。舌红润,苔薄白,脉沉弱。此属气血不足,冲任不固。治宜调补气血以增强冲任。先用仲景胶艾四物汤加减。处方:

生地15克 当归15克 潞党参15克 口芪15克 杭芍9克

阿胶15克 炙艾叶9克 炮姜炭15克 炙甘草6克苎麻根9克

此方,以四物汤去川芎加参、芪补血养血;合以阿胶、炙艾则能固经止血,加苎麻根之凉血止血而安胎;又得炮姜、甘草之苦甘化阴而滋血,则胎元可固,流血可止。

连服三剂,漏血止。继以已故成都名中医陈焕甫治习惯性流产之名方“保产丸” (改汤剂)加减调理,以资巩固。方用:

菟丝子15克 续断9克 桑寄生15克 潞党参15克

杜仲15克 口芪15克 阿胶15克 砂仁3克

方中菟丝、寄生补肾强腰,固肾安胎,续断、杜仲补肝肾强腰膝而保胎,黄芪、党参补益气血而固胎;阿胶滋补肾阴,益血养胎;砂仁行滞气,并防补药之滋腻碍胃。如此组合,功能补肾气,益气血,使肾气足,气血充,则冲任固而胎自安。嘱每周眼三付,隔日一付,连服一月。于是,胎得以安,届期顺利分娩,母子平安。

[按]:妇人胎漏,系指怀孕后阴道有不规则之流血或点滴漏下或淋漓不止等现象,又叫胞漏或漏胎。若不急止其血,则胎元受损,甚至引起流产或小产。本证多因妊妇气血亏虚,冲任不固所致,亦有因血热、房室不节、跌仆损伤所致者。应根据不同情况辨证用药。胶艾四物汤合炮姜甘草汤加苎麻根为治疗一般胎漏之方。气虚明显者加参、苠,有血热现象者加黄芩、地榆,跌仆损伤者,加续断、骨碎补。并告以力戒房事,则疗效颇佳。本方叉能补血,血足则胎得所养。本例因有流产史,故血止后,继用保产丸加减,以补肾固冲。

又:本方适应范围较广,尚可用于胎位不正等症。

产后发热三例

例一:

李××,女,三十岁。产后发热,面色赤,神倦,头痛、眩晕,项强,恶寒、肢冷,腰疫,微喘。舌淡润,苔白,脉浮弦无力。此系产后里虚,外感风寒所致。治宜扶正祛邪,表里兼治。方用《金匮要略》竹叶汤。处方;

附片60克 淡竹叶9克 葛根9克 防风9克 桔梗6克

潞党参15克 桂枝9克 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3个

此方为产后里虚有表邪的正治方。产后兼表,尤在泾说:“若攻其表,则气浮易脱;若补其里,则表多不服。”上方乃表里兼顾法也。

服一剂,热退身凉,再剂即愈。

此案竹叶汤一方,载《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原文曰:“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产后中风(此指外感风邪),发热头痛,为感受表邪。面赤气喘为虚阳上浮。此表有外邪,里有气虚和虚阳不敛,为正虚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