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固本丸(补百六) 七正散(寒百十六) 五淋散(寒百十七)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凉膈
散(攻十九) 三黄丸(攻六八) 生地黄饮子(寒八四) 茜根散(寒八五) 清胃饮(寒五六)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清胃散(寒五四) 二术煎(新和十二) 苓术菟丝丸(新固五) 玉关丸
(新固八) 玉锁丹(固二一) 金樱膏(补百一) 金锁思仙丹(固十九) 枳壳汤(寒百) 香梅
丸(固五八) 王荆公妙香散(固十六) 地榆散(寒九五) 槐花散(寒九七) 黄芩芍药汤(寒
百九) 聚金丸(寒一七七) 槐角丸(寒一七五) 平胃地榆汤(和二一六) 胜金丸(固五九)
脏连丸(寒一七八) 防风黄芩丸(妇一二三) 黄连丸(寒百八十) 猪脏丸(寒一八一) 竹
叶石膏汤(寒五) 麻黄汤(散一) 桂枝汤(散九) 黄连解毒汤(寒一) 木香理中汤(热四)
甘草干姜汤(热五四) 葛花解酲汤(和一二四) 调胃承气汤(攻三) 桃仁承气汤(攻五) 《
局方》犀角地黄汤(寒七九) 《拔萃》犀角地黄汤(寒八一)



<目录>卷之三十贯集・杂证谟\血证

<篇名>论外备用方

属性:黄 汤(补六七 久嗽血) 柔脾汤(补七一 虚热吐衄) 麦门冬饮子(补七三 吐衄)
胃风汤(补九五 湿毒下血) 醍醐膏(补六六 咳血) 麦门冬饮子(补七二 久吐不愈) 地
黄散(补七十 衄血) 旋神散(补七八 虚劳吐血) 五味黄 散(补六八 嗽血) 百花膏(
和一四五 嗽血) 团参丸(补百七 气虚吐血) 加味四君子汤(补二 气虚不摄) 侧柏散(
和二百四 血涌不止) 绿云散(和二百十 吐血不止) 龙脑鸡苏丸(和三七二 虚火吐衄)
双荷散(和二百三 暴吐血) 地黄煎(和二百五 内伤吐血) 《简易》黑神散(和二一三
诸失血) 发灰散(和二一四 止诸血) 阿胶散(和二百七 唾血) 杏仁膏(和一四三 干
嗽唾血) 生韭饮(和一五一 清瘀血) 棕灰散(和二一五 便血) 除湿和血汤(和二一九
便血) 黄连汤(寒百四 湿热下血) 地榆丸(寒一七四 血痢下血) 小乌沉汤(和二一八
气逆便血) 四生丸(寒八八 血热吐衄) 小蓟饮子(寒百二 溲血) 酒蒸黄连丸(寒一七九
便血) 阿胶丸(寒一七六 肠风) 生地黄散(寒八三 溺血) 四味地榆散(寒九六 热邪
下血) 枳壳散(寒百一 肝火便血) 二神散(寒八七 吐崩下血) 乌梅丸(固六十 便血如
神) 溺血方(固六六) 椿皮散(固五五 肠风) 人参五味子汤(外一五三 虚劳咳血) 桃
花汤(外九四 逐瘀血) 当归丸(外百 行血利便) 外科槐花散(外一六九 肠风) 寸金散
(因百十四 舌血) 劫劳散(妇一二四 唾红)



<目录>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痰饮

<篇名>经义

属性:《气交变大论》曰∶岁土太过,饮发中满,食减。
《五常政大论》曰∶太阳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蓄,中满不食。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阴司天,四之气,民病饮发。太阴所至为积饮,痞隔。土郁之
发,为饮发注下。
《至真要大论》曰∶岁太阴在泉,民病饮积。岁阳明在泉,民病喜呕,呕有苦。太阴之
胜,饮发于中。太阴之复,饮发于中,唾吐清液。太阳之复,唾出清水,及为哕噫。诸病水
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目录>卷之三十一贯集・杂证谟\痰饮

<篇名>论证(共六条)

属性:痰饮一证,其在《内经》,止有积饮之说,本无痰证之名。此《内经》之不重痰证,概
可知矣。及考痰之为名,虽起自仲景,今后世相传,无论是痰非痰,开口便言痰火。有云怪
病之为痰者,有云痰为百病母者,似乎痰之关系,不为不重。而何《内经》之忽之也。不知
痰之为病,必有所以致之者。如因风因火而生痰者,但治其风火,风火息而痰自清也。因虚
因实而生痰者,但治其虚实,虚实愈而痰自平也。未闻治其痰而风火可自散,虚实可自调者
,此所以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也。故《内经》之不言痰者,正以痰非病之本,而
痰惟病之标耳。今举世医流,但知百计攻痰,便是治病。竟不知所以为痰,而痰因何而起,
是何异引指以使臂,灌叶以救根者乎?标本误认,而主见失真,欲求愈病,难矣!难矣!
一、痰之与饮,虽曰同类,而实有不同也。盖饮为水液之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满
,吞酸嗳腐,渥渥有声等证,此皆水谷之余,停积不行,是即所谓饮也。若痰有不同于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