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也,犹之雪污也。污去结解,而活人于举指之间
,诚非难也。然而人多难能者,在不知气之理,并不知调之法。即自河间相传以来,咸谓木
香槟榔可以调气,陋亦甚矣。夫所谓调者,调其不调之谓也。凡气有不正,皆赖调和。如邪
气在表,散即调也;邪气在里,行即调也;实邪壅滞,泻即调也;虚羸困惫,补即调也。由
是类推,则凡寒之、热之,温之、清之,升之、降之,抑之、举之,发之、达之,劫之、夺
之,坚之,削之,泄之、利之,润之、燥之,收之、涩之,缓之、峻之,和之、安之。正者
,正之。假者,反之。必清必静,各安其气,则无病不除。是皆调气之大法也。
此外有如按摩导引、针灸熨洗,可以调经络之气。又如喜能胜忧,悲能胜怒,怒能胜思
,思能胜恐,恐能胜喜,可以调情志之气。又如五谷、五果、五菜、五畜可以调化育之气。
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和喜怒,可以调卫生之气。及其至也,
则精气有互根之用,阴阳有颠倒之施。或以塞之而实以通之,或以启之而实以封之,或人见
其有而我见其无,或病若在此反以治彼。惟智者能见事之未然,惟仁人能惜人之固有。若此
者,何莫非调之之谓。人能知此,岂惟却病。而凡内而身心,外而庶政,皆可因之而无弗调
矣。甚矣,调之为义,其道圆矣!其用广矣!有神有据,无方无隅,有不可以言宣者,言难尽
意也。有不可迹拘者,迹难求全也。故余于本门,但援经悉理,不敢执方。盖亦恐一曲之谈
,有不可应无穷之变也。倘有所须,则各门具列论治,所当互证酌宜,而无负调和之手,斯
于斯道可无愧矣。



<目录>卷之三十六天集・杂证谟\诸气

<篇名>经义

属性:张子和云∶九气之气,如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
外,七情交战于中。是以圣人啬气,如持至宝。庸人役物,反伤太和。此轩岐之所以谓诸痛
皆因于气,百病皆生于气,遂有九气不同之说。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怒、喜、悲、恐
、寒、炅、惊、思、劳也。怒气所致,为呕血,为飧泄,为煎厥,为薄厥,为阳厥,为胸满
胁痛。食则气逆而不下,为喘喝烦心,为消瘅,为肥气,为目盲,为耳闭筋缓;发于外,为
痈疽。喜气所致,为笑不休,为毛革焦,为肉病;为阳气不收,甚则为狂。悲气所致,为阴
缩,为筋挛,为肌痹,为肺痿;男为溲血,女为血崩;为酸鼻辛 ,为目昏,为少气不
能接息,为泣则臀麻。恐气所致,为破 脱肉,为骨酸痿厥,为暴下清水,为面
热肤急,为阴痿,为惧而脱颐。惊气所致,为潮涎,为目HT ,为口噤,为痴痫,为不
省人事,为僵仆,久则为 痹。思气所致,为不眠,为嗜卧,为昏瞀,为中痞,三焦
闭塞,为咽嗌不利,为胆瘅呕苦,为筋痿,为白淫,为得后与气则快然而衰,为不嗜食。寒
气所致,为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利青白。炅气所致,为喘呕吐酸,暴注下迫。
丹溪曰∶气无补法,世俗之误也。气实而壅盛者不必补。内伤劳役,正气虚者,不补而
何?若正气虚而不补,是虚而益虚,则脾胃运化纳受皆失其职,阴不升而阳不降,所谓天地
不交之否也。经曰∶虚者补之,人参、黄 之属是也。若不审虚实,悉以破气行气之药与之
,以天真元气耗绝而死者,医杀之耳。



<目录>卷之三十七天集・杂证谟\死生

<篇名>经义

属性:《上古天真论》∶黄帝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
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热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
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
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
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
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年篇》帝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 ,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卒
死、或病久,愿闻其道。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
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久长。帝曰∶人之
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
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