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脾后泻风木。
楼全善曰∶急惊属木火土实。木实则搐而有力,及目上视,动札频睫;土实则身热面赤,而不
吐泻,偃睡合睛。治法宜凉宜泻,而用凉惊利惊等丸。亦有因惊而发者,以致于关紧急,壮热等证
,此内有实热,外挟风邪,当截风定搐。若痰热尚盛,宜微下之。痰热既泄,急宜调养胃气。搐定
而痰热少退,即宜调补脾气。
薛氏曰∶此肝经血虚,火动生风。盖风生则阴血愈散,阴火愈炽;火动则肺金愈亏,肝邪愈盛
。宜滋肝血,养脾气。若屡服祛风化痰,泻火辛散之剂,便宜认作脾虚血损,急补脾土。若风火相
搏,发热抽搐,目 筋挛,痰盛者,用四物、钩藤钩以生肝血,清肝火,用四君子加当归以补脾土、
生肺金。若肝经血燥,发热惊搐,目 筋挛,痰盛者,用六味丸以滋肾水,四君子加芍药以补脾土
。若肺金克肝木,用地黄丸以益肝血,加芍药、木香以平肺金。若屡用惊药而脾胃虚寒者,须用六
君子汤以补脾士,丁香、木香以培阳气。若脾土虚寒,肾水反来侮土,而致中寒腹痛,吐泻少食等
证者,用益黄散以补脾土而泻水,庶几不致慢惊矣。但治小儿,当审察虚实,凡证属有余者,病气
也,不足者,元气也,故有余当认为不足,思患预防,斯少失矣。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慢惊之候,多由吐泻,因致气微神缓,昏睡露睛,痰鸣气促,惊跳搐搦,或乍发乍静,或身凉
身热,或肢体逆冷,或眉唇青赤,面色淡白,但其脉迟缓,或见细数,此脾虚生风,无阳证也。小
儿慢惊之病,多因病后,或以吐泻,或因误用药饵,损伤脾胃所致。然亦有小儿脾胃素弱,或受风
寒,则不必病后,及娱药者亦有之,总属脾肾虚寒之证。治慢惊之法,但当速培元气,即有风痰之
类,皆作实邪,不得妄行消散,再伤阳气,则必致不救。凡脾土微虚,微泻而内不寒者,可平补之
,宜六神散、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脾肾俱虚而脏平无寒者,宜五福饮,且阴血生于脾土,又
宜四君子加当归、枣仁。脾气阳虚微寒者,宜温胃饮、理中汤、五君子煎。脾气虚寒多痰者,宜六
君子汤,或金水六君煎。脾肾阴阳俱虚而寒者,惟理阴煎为最妙。脾肾虚寒之甚,或吐泻不止者,
宜附子理阴煎,再甚者宜六味回阳饮,或四味回阳饮,量儿大小与之。脾肾虚寒泄泻不止者,宜胃
关煎。
薛氏曰∶《保婴集》云∶急惊屡发屡用攻泻,则脾损阴消而变为慢惊者多矣。当补脾养血,佐
以安心、清肺、制木之药,最为切当。窃谓前证多因脾胃亏损,肝木所胜,外虚热而内真寒也。但
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佐以钩藤饮,以补脾土,平肝木,亦多得效。如不应,用六君加炮姜、木香
,温补脾土。更不应,急加附子以回阳。若用逐风、驱痰之药,反促其危也。愚按附子温中回阳,
为慢惊之圣药也,如元气未脱,用之无有不效,气脱甚者,急宜炮用之。
《保婴撮要》曰∶凡元气亏损而至昏愦者,急灸百会穴,若待下痰不愈而后灸之,则元气脱散
而不救矣。此乃脏腑传变已极,总归虚处,惟脾受之,无风可逐,无惊可疗,因脾虚不能摄涎,故
津液妄泛而似痰者,但当以温补脾胃为主。若不审其因,泛用祛风化痰之剂,则脾气益伤,阴血益
损,病邪益甚而危矣。
楼全善曰∶木虚则搐而无力,火虚则身寒,口中气冷,土虚则吐泻,睡而露睛,治宜温补脾胃
,用六君子
汤、五味异功散之类。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小儿忽被大惊,最伤心胆之气。口问篇曰∶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
不通。阴阳相逆,经脉空虚,血气不次,乃失其常,此《内经》概言受惊之病有如此。矧小儿血气
尢非大人之比,若受大惊,则其神气失散,溃乱不堪,尚何实邪之有。斯时也,收复止气犹恐不暇
,顾可复为清散耶?即如朱砂、琥珀之类,不过取其镇重之意,亦作救本之法。今幼科诸书皆以大
惊之证,例作急惊论治,误亦甚矣。不知急惊、慢惊,一以风热,一以脾肾之虚,皆不必由惊而得
。而此以惊恐致困者,本心胆受伤,神气陡离之病,所因不同,所病亦异,胡可以同日语也。
治大惊气散之病,当以收复神气为主,宜《秘旨》安神丸、七福饮、茯神汤、团参散、独参汤
之类,加金银等物煎服之。



<目录>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篇名>总论(一)

属性:小儿惊啼,证本与惊风不同,亦与大惊卒恐者有异。盖小儿肝气未充,胆气最怯,凡耳闻骤声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