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不喜饮食者,只用加味甘桔汤,徐徐咽
服,不必用牛蒡子,恐其性凉伤脾也。
一、咽喉肿痛,凡痘疮多有是证,但七日前见者为逆,七日后见者无虑。盖起发灌脓之时,内外
之痘俱大,以致气道壅肿而然,此痘也,非喉痹之毒也。待外痘既靥,则内证自除矣,不必治之。
徐氏曰∶凡咽喉肿痛不能饮食者,内服加味甘桔汤。外看身上有痘之最大者,此其毒瓦斯相连,
宜用香油灯草燃而淬之,一淬即愈。或用手捻破,以痘疔散涂之。
陈氏曰∶凡身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疮毒未尽,宜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
。如不应,宜七味白术散。
一、痘疮弄舌吐舌者,脾之热也,轻者导赤散,甚者泻黄散。
一、唇口与五内相通,故热毒内发,口舌必先受伤,毒甚则口舌或紫或白或黑,舌或肿大,此皆
实热之证,宜内服黄连解毒汤加石膏、牛蒡子、木通、生地,或东垣凉膈散。若大便干结者,宜《
局方》凉膈散,外用玉钥匙点之。若口舌生疳者,以吹口丹,或阴阳散敷之。
一、牙龈肿烂成疳者,此阳明热毒内攻也,杀人甚速,宜甘露饮主之,外用老茶叶、菲菜根煎浓汤
洗之,仍用翎毛刷去腐肉,洗见鲜血,乃以神授丹,或搽牙散敷之,日三次,或绵茧散亦可。若烂
至喉中者,用小竹管将绵茧散吹入,虽遍口牙齿烂落、口唇穿破者,皆可敷药而愈。然必有黄白脓
水者方可治,若色如干酱,其肉臭烂,日烂一分者俱不治。
一、牙疳臭烂,气粗热甚,舌白至唇,口臭如烂肉,大便泻脓血,肚腹胀痛,此胃虚毒瓦斯内攻
,胃烂之证。苦山根发红点者,此疳毒内攻,故见于山根,亦胃烂之证,俱不治。
一、痘疹退后,若有牙龈腐烂,鼻血横流者,并为失血之证,宜《局方》犀角地黄汤加山栀、
木通、玄参、黄芩之类以利小便,使热毒下行,外用神授丹治之,不可缓也。若疳疮色白者,为胃
烂,此不治之证。



<目录>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

<篇名>痘疮中论列方(四十)

属性:保元汤(痘一) 调元汤(痘二) 五味异功散(补四) 四君子汤(补一)
五福饮(新补六) 九味异功(煎因二三) 四物汤(补八) 五物煎(新因二)
十二味异功散(痘二二) 二阴煎(新补十) 六物煎(新因二十) 十一味木香散(痘二一)
二仙散(痘二十) 六气煎(痘二五八)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十宣散(痘十四)
八珍汤(补十九)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温胃饮
(新热五) 理中汤(热一) 七味白术散(小七) 养中煎(新热四)
理阴煎(新热三) 七味安神丸(小七三) 益黄散(和十九) 胃爱散(痘十九)莫能助
黄建中汤(补二七) 芎归汤(痘十五) 托里散(痘四) 参 内托散(痘七)
惺惺散(小二三) 酸枣仁汤(补八四) 人参固肌汤(痘十二) 柴陈煎(新散九)
柴葛煎(新因十八) 人参透肌散(痘十三) 柴归饮(新因十五) 苏葛汤(痘二七) 升
麻葛根汤(痘二六) 疏邪饮(新因十六) 小柴胡汤(散十九) 柴葛桂枝汤(痘三六)
参苏饮(散三四) 柴胡饮子(痘四二) 加减参苏饮(痘三四) 五积散(散三九)
五柴胡欲(新散五) 桂枝葛银渴(痘三七) 双解散(痘四一) 羌活散(痘三八)
麻黄甘草汤(痘三五) 益元散(寒百十二) 搜毒煎(新因十九) 柴胡麦门冬散(痘二四)
天水散(寒百十二) 败毒散(痘三一 又三二) 荆防败毒散(痘三一) 六一散(寒百十二)
解毒汤(痘五一) 黄连解毒汤(寒一)
甘露饮(寒十) 消毒散(痘四七)
托里消毒散(痘六) 五苓散(和一八二) 泻黄散(寒五七) 解毒内托散(痘五)
四苓散(和一八七) 退火丹(痘八四) 实表解毒汤(痘五四) 导赤散(寒一二二)
苦参丸(痘九九) 四味消毒欲(痘四八) 当归丸(痘九五) 大和中饮(新和七)
六味消毒饮(痘四九) 三黄丸(攻六八) 小和中饮(新和八) 毒
防风汤(痘五六) 承气汤(攻一) 肉豆蔻丸(小五六) 消风化毒汤(痘五八) 通
关散(痘八五) 橘皮汤(痘九二) 凉血化毒汤(痘五九) 独圣散(痘七八) 匀气
散(痘九三) 普济消毒饮(寒十三) 蝉退膏(痘四六) 化痰丸(小九九) 消毒化
斑汤(痘五十) 无价散(痘七九) 三酥饼(痘八十) 养血化斑汤(痘十八) 败草
散(痘一二六) 抱能丸(小八五) 凉血养营煎(新因十七)
胡荽酒(痘百十八) 保婴丹(痘百五) 玄参地黄汤(痘八六)
水杨汤(痘百二十)
大连翘饮(寒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