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积停滞,与内消脾积,看冷热物下之。

  通利 坠肭疮疝之类。皆宜下之。有悬饮为痛,当下之,见痰例中。

  软 诸痛未可用参术,盖补气则气痛转甚。虚者须咸以 之。

  灸 邪客经络,药不能及者,宜灸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

  外接法 治阴毒。

  牡蛎(烧) 不灰木(烧) 良姜(炒) 川乌(炮) 白芍(各一钱) 麝(少许)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男病用女唾津调,涂外肾。女病用男唾调,涂两乳。

  摩按 风寒湿宜按摩之,或用油线绞括夺命、委中等处。俗谓之括痧。

  逐血 有积血奔豚,皆以活血通经药逐之。

  补 伤寒腹痛,脐下筑动者,理中丸加人参主之。

  消郁导痰 清痰多作腹痛,用茗、芎、仙术、香附、白芷、姜汁入汤调服。

  托疮 有疮在肺或肠痈,脉来数而实。

  头痛

  有风、风热,多主于痰、湿、寒、破伤风、下实内闭之作痛。痛甚者火多。血虚难治。

  发散 风邪与寒、破伤风、如圣散葱酒调服。

  宣 痰留膈上,气实成郁壅盛者,宜吐之。

  消风 川芎茶调散。风热防风通圣散。风寒仲景加味麻黄汤。

  清热 清空膏,片子黄芩一味,为末调服。宝鉴石膏散。

  散湿 三因芎术汤。

  补气 有因虚宝鉴顺气和中汤。阴虚用天雄、川芎类。只灸亦可。

  补血 血虚者,四物倍芎,加石膏、荆穗。阴虚用补阴丸。

  导痰 青州白丸子、秘藏半夏白术天麻汤。

  捷嚏 用不卧散搐之。痛甚以猪牙皂角二钱,玄胡、青黛些少,搐鼻取涎。

  灸 疏风散寒。

  针 脉浮取腕骨、京骨穴。脉长取合谷、冲阳。脉弦取阳池、风府、风池。

  下 少阳偏头痛,多便闭,宜下之。

  敷瘠 用伤寒汗后法,敷贴细辛、草乌。

  各经主治药阳明(白芷、石膏) 少阳(柴胡、川芎) 太阳( 本、羌活) 太阴(苍术、半夏) 少阴(细辛、独活) 厥阴(吴茱、当归)

  腰痛

  气虚、血虚、肾虚、风、湿、热、瘀血、寒、气滞。

  疏风 小续命汤加桃仁。

  治寒 济生术附汤。

  行湿 湿热用苍术、杜仲、炒黄柏、川芎之类。风湿东垣独活汤。痰者用南星。

  理气 小七香丸,或简易枳壳汤。

  行血 黑神散,空心酒调服。脉涩者瘀血,用补血调气药中加桃仁、红花。

  散错杂之邪 风寒暑湿气,五积散主之。

  补 气血虚,补中益气中加地黄、杜仲。脉大者肾虚,用杜仲、败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之类,猪脊髓丸。

  针 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灸 肾俞、昆仓。

  补荣卫 固真饮子下后药,真气虚青娥丸方:杜仲(四两) 补骨脂(二两)。

  下 闪肭实痛,猪肾散等药下之。

  摩腰膏:附子尖 乌头尖 南星(各二钱半) 炒姜(一钱) 雄黄 獐脑 丁香(各一钱半) 麝香(五 通关节 济生庵闾丸

  胁痛

  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肝急。

  行血 轻者用桃仁红花、川芎。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抚芎、苍术。

  下 龙会丸泻火之要药。木气实者承气。初痛脉气实者十枣汤。

  和解 小柴胡加牡蛎。

  导痰 二陈加南星、川芎、苍术、柴胡。

  行气 咳而胁痛,二陈、南星、多加香附、青皮、青黛、姜汁。木气实,或血气两调 捷嚏 用不卧散吹之。

  针 丘墟、中渎。

  心痛

  有风寒、气、血虚、食、郁热。

  散寒 铁刷汤或草豆蔻丸。轻者五积散。脉伏者姜附。

  调血 四物。有平日喜食热物,或有冲击,死血留于胃口作痛,用桃仁承气下之。

  行气 木香、乳香、玄胡、益智、姜黄、砂仁。气虚加以二陈,中加炒姜以和之。实者枳壳之类。

  补 因虚而作,咸以软之,牡蛎丸。牡蛎一味,淬为末,水丸。

  化虫 虫痛者,多面上白斑,唇红能食,治以苦楝根、锡灰之类。

  清热 胃口有热而作,非栀子不可,佐以姜汁,此反佐也。金铃子散,见《活法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