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诃子、青黛、杏仁,久咳自汗宜用之。

  泻白 肺气有余宜泻之,桑白为主,半夏、茯菟佐之,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清金 肺燥当润之。属热者,桔梗、大力、知母、鸡清。声哑者属寒,细辛、半夏、生姜,辛以散之。

  补 肺虚者,人参膏补之,阿胶为主。阴不足者,六味丸为要药,知母茯苓汤炒。咳而泻者、痢者、用粟壳不必疑。

  熏 款花、雄黄、艾,烧烟熏入喉中,以散肺中邪气。丹溪治久嗽风入肺者,用鹅管石、雄黄、郁金,款花碾末和艾中,以生姜一片留舌上灸之,以烟入喉中为度。

  灸 天突、肺俞、肩井、少商、然谷、肝俞、期门、行间、廉泉、扶突。

  针 曲泽,治咳喘出血立已。前谷穴兼胸满。面赤热咳,支沟。多唾,三里。

  导痰 食痰,瑞竹堂方化痰丸。热:滚痰丸。湿:葶苈、桑白。风痰:青州白丸子。

  行气 二陈加南星、紫苏、桔梗、枳壳之类,桑白皮。燥者,杏仁、苏子。热者兼荆、芩、连、知母。

  凉血 热伤血分,宜生地、地骨、知母、麦门冬、阿胶、甘草、桑白皮、桔梗、紫菀、五味、荆、芩。

  劫药 五味(半两) 甘草(二钱半) 五倍(一钱) 风化硝(一钱) 上为末,干含化。

  一方:粟壳(四两,炒) 乌梅(一两) 人参(半两) 款花(半两) 苦梗(半两) 兜苓(一两) 南星(姜制,一两)上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化。汗多者用之。

  吐衄血

  身热,多是血虚。血温身热者,死不治。火载血上,错经妄行。

  泻火 呕吐血出于胃,犀角地黄,保命生地黄散,柴胡、黄连、黄芩、黄 、地骨、生熟地黄、白芍。

  调荣 衄涕血出于肺:犀角、升麻、丹参、紫参、生地、芍药、黄芩。咯唾血出于肾:紫菀、知母、熟地、远志、门冬。痰涎血出于脾:葛、 、黄连、芍、沉香、甘草。虚者,小建中加黄连,或前保命生地黄散,再加天门冬、枸杞子、甘草等分,水煎服。

  调卫 分气紫苏饮,由七情致者。

  针 隐白、脾俞、上脘、肝俞。

  下 血结胸中,心下手不可近,为中部蓄血,桃仁承气汤。小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反黑,脐下手不可近,为下部蓄血,宜抵当汤。呕吐血,宜三黄汤顺下之。

  调理 脉大而热,或喉中痛,是气虚,用人参、黄 蜜炒、黄柏、荆芥、生地、地骨、当归头。咯血,用桑白皮、半夏、知母、贝母、茯菟、阿胶、桔梗、陈皮、甘草、杏仁、生地之类。衄血及嗽,以上药加蒲黄、五倍灰,入煎剂服妙。

  外迎 以井花水湿纸,于顶中贴之。左鼻衄以线扎左手中指,右出扎右中指。俱出,左右二指俱扎。或以炒黑蒲墨吹鼻中。

  清热降火 二陈加知母、桑白、桔梗、黄连、黄芩、生地、石膏之类,煎药水和入墨

  溺血

  属热、气虚、血虚。

  凉荣 四物加生地、牛膝,或四物加黄连、棕灰,六味地黄丸切要。

  补气 茎痛用甘草梢,血药中少佐以地榆、陈皮、白芷、棕灰。

  劫 瑞竹堂方蒲黄散:蒲黄(炒) 古锻石(炒) 破故纸(炒) 为末调服。或单用蒲黄,或葱白汤调郁金末服之,文蛤灰入煎剂妙。

  下血

  肠风多在胃与大肠病。

  清热补血 四物加炒栀子、炒黄连、秦艽、升麻、阿胶、棕皮、下槐角丸。

  温 因寒致者,当温散,四物加升麻、炮姜、棕灰。或肠胃受寒湿毒,宜当归四逆、平胃之类。

  灸 三里。

  针 隐白。

  解络脉之结 或单用枳壳一味。

  一方:黄连(一两) 枳壳(二两) 槐花(八两)上以槐花炒上二味,去花不用,止以二味煎,进,立效。

  劫 一方用百药煎一两,取一半烧为灰,作末,糊丸梧桐子大,每五六十丸空心服之。一法用血余灰、棕榈皮灰、鞋底灰,猪牙皂角灰,酒服半两。

  诸气

  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劳则气耗,悲则气消,喜则气缓,思则气结。

  升散 寒气郁于中作痛,七气汤、盐煎散、参苏饮、东垣升阳顺气汤。

  降抑 逆者抑之,木香流气饮、降气汤。有热者,须加凉剂抑之,所谓从阴引阳也。

  下 木香槟榔丸、导气丸、小承气汤。

  针 针以导气。

  调理 沉香降气汤、分心气饮、紫沉通气汤。

  补 炅则气泄,宜清暑益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