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治诸郁,均忌酸敛滞腻 ,宜开发志意,调气散结,和中健脾,如是止耳,否则非其治也。 脉法 《正传》曰:郁脉多沉伏,或促或结或代。丹溪曰:积脉弦坚,郁脉沉涩。 诸郁原由症治 《明理》曰:气血恬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疾生焉。郁者,病结不散也。丹溪曰:治郁之法,顺气为先,降火化痰消积,分多少而治,苍术、川芎,总解诸郁。《正传》曰:热郁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症,食郁而成痞满,此必然之理也。《医鉴》曰:六郁为积聚症瘕v癖之本。又曰:六郁治法,通用六郁汤、越鞠丸、加味越鞠丸、越鞠保和丸。缪仲淳日:心气郁结,用羊心一具,同番红花水浸一盏,入盐少部,徐徐涂心上,灸热食之,令人心安多喜。若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者,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服七十丸,白蒺藜汤下。《叶氏医案》曰:郁损心阳,阳坠入阴为淋浊,由情志内伤,即为阴虚致病。说心藏神,神耗如溃,诸窍失司,非偏寒偏热药可治,必得开爽,冀有向安,宜妙香散。又曰:悲泣乃情怀内起之病,病生於郁,形象渐入,按之坚硬,正在心下,用苦辛降,当先从气结治,宜黄连、乾姜、半夏、姜汁、茯苓、连皮瓜蒌。又曰:惊惶忿怒,都主肝阳上冒,血沸气滞瘀浊,宜宣通以就下,误投止塞,旧瘀不清,新血又瘀络中,匝月屡屡反复,究竟肝胆气血皆郁,仍宜条达宣扬。漏疡在肛,得体中稍健,设法用旋覆花、新绛、青葱管、炒桃仁、柏子仁。治诸郁方二十六 达郁汤 治木 升麻 柴胡 川芎 香附 桑皮 橘叶 白蒺藜 发郁汤 治火 丹皮 柴胡 羌活 葛根 远志 菖蒲 葱白 细辛 夺郁汤 治土 苍术 藿香 香附 陈皮 砂仁 苏梗 生姜 草蔻仁省头草 泄郁汤 冶金 柴菀 贝母 桔梗 沙叁 香附 砂仁 白蒺藜 折郁汤 治水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丁香 木通 白蔻仁 越鞠丸 总治 香附 苍术 川芎 山栀 神曲 水丸,或加陈皮、半夏、茯苓、砂仁、甘草、苏子、卜子。 气郁汤 治气 香附 苍术 橘红 半夏 贝母 山栀 茯苓 川芎 甘草柴苏 木香 槟榔 血郁汤 治血 丹皮 红曲 通草 香附 降香 苏木 山楂 麦芽 桃仁韭汁 穿山甲 湿郁汤 治湿 苍术 白术 厚朴 赤苓 半夏 川芎 羌活 独活 香附甘草 生姜火郁汤 治火 连翘 薄荷 黄芩 槐仁 麦冬 甘草 郁金 竹叶 全瓜蒌食郁汤 治食 苍术 厚朴 川芎 陈皮 神曲 山栀 枳壳 炙草 香附砂仁痰郁汤 治痰 苏子 半夏 前胡 炙草 当归 陈皮 沉香 以上名苏子降气汤。今加瓜蒌净仁、胆星、枳实、香附、浮石。如虚加黄x。寒冷加肉桂。 神术散 治风 苍术 说@白芷 细辛 羌活 川芎 甘草 五积散 治寒 当归 白芷 茯苓 半夏 川芎 白芍 甘草 枳壳 麻黄桂皮 陈皮 桔梗 厚朴 苍术 乾姜 姜枣 正气散 治湿 藿香 柴苏 白芷 茯苓 白术 陈皮 厚朴 桔梗 甘草半夏曲 大腹皮 姜 枣 六和汤 治暑 人叁 白术 半夏 砂仁 茯苓 扁豆 藿香 厚朴 杏仁木瓜 炙草 香茹 姜 枣 苍术白虎汤 又 制苍术 知母石膏 甘草 粳米 加味逍遥散 总治 茯苓 白术白芍 当归 柴胡 甘草 以上名逍遥散。加山栀、丹皮。 六味丸 又 熟地黄 山药 山萸 茯苓 丹皮 泽泻 木香调气散 治气 木香 乌药香附 枳壳 青皮 陈皮 厚朴 川芎 苍术各一钱 砂仁五分 桂枝 甘草各三分姜三片 升发二陈汤 治痰 半夏二钱赤苓 陈皮 川芎各一钱半 柴胡 升麻防风 甘草各一钱 姜三片 六郁汤 开泄 香附 苍术 神曲 山栀 连翘 陈皮 川芍 赤苓 贝母苏叶 枳壳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 六郁汤 通治 香附二钱 川芎苍术各一钱半 陈皮 半夏各五分 姜三片 附加减法:气郁,加木香、槟榔、乌药、苏叶。湿郁,加白术、羌活、防己。热郁,加黄连、连翘。痰郁,加南星、瓜蒌、海粉。血郁,加桃仁、丹皮、韭汁。食郁,加山楂、神曲、麦芽。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