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阴燥者,阴极而反化燥,是其燥是由阴出,非热邪伤及阴经之故也。若伤及阴经,则是外乘之热矣,而何能成阴毒之病乎。因益知医关生死,不可以躁心尝,不可轻心掉也,愿为医者勖之。 阴毒症治 《入门》曰:三阴经病深,必变为阴毒,其症四肢厥冷,吐利不渴,静倦而卧,甚则目痛郑声,加以头痛头汗,眼睛内痛,不欲见亮,面唇指甲青黑,手背冷汗,心下结硬,脐腹筑痛,身如被杖,外肾冰冷,其脉附骨,取之则有,按之则无,宜甘草汤、正阳散。阳气乍复,或生烦躁者,破阴丹、复阳丹,不可用凉药。又云:此症多面青舌黑,肢冷多睡。《医鉴》曰:一人伤寒,四肢逆冷,脐下筑痛,身痛如被杖,说阴毒也,急服金液丹、来复丹等药。其脉沉迟而滑,虽阴而有阳,脉可至,仍灸脐下百壮,乃手足温,阳回得汗而解。 鳌按:前阴毒源流,乃阴邪成病者,此引《入门》、《医鉴》二说,亦是伤寒中之病。然症状方药,亦有相通才是,故又附录於此。神而明之,化而裁之,是在医者。治阳毒方九 升麻鳖甲汤 总治 升麻 鳖甲蜀椒 雄黄 当归 甘草 阳毒升麻汤 又 升麻 犀角射干 黄芩 人叁 甘草 手足汗则解,不解重作。 犀角黑叁汤 又 升麻 犀角,射干 黄芩 人叁 甘草 黑叁 此即阳毒升麻汤加黑叁一味也。 黄连解毒汤 又 黄连 黄芩黄柏 山栀各一钱半 黑奴丸 又 麻黄 大黄各二两黄芩 釜底煤 芒硝 灶突墨 梁上尘 小麦奴各一两 蜜丸,弹子大,新汲水化服,须臾,振寒汗出而解,未汗再服。 此方能治阳毒发斑,烦躁大渴,脉洪数者。阳毒及坏伤寒,医所不治,精魂已竭,心下尚暖,斡开其口,灌药下咽即活。若不大渴不可与此药。 三黄石膏汤 又 石膏三钱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各钱半 麻黄六分香豉半合 姜三片 细茶一撮 消斑青黛饮 又 黄连 甘草石膏 知母 柴胡 元叁 生地 山栀 犀角青黛 人叁 姜一 枣二 水煎,入苦酒一匙服。大便实者,去人叁,加大黄。 此陶节庵方也,治热邪传里,里实表虚,血热不散,热气乘於皮肤,而为斑也。轻则如疹子,重则如锦纹,重甚则斑烂皮肤。或本属阳症,误投热药,或当下不下,或下後不解,皆能致此,不可发汗,重令开泄,更加斑烂也。然而斑之方萌,与蚊 发斑多见於胸腹,蚊 在於手足。阳脉洪大,病人昏愦,先红後赤者,斑也。脉不洪大,病人自静,先红後黄者,蚊 ]。其或大便自利,怫郁气短,燥屎不通,又如果实 者,卢扁不能施央矣。凡汗不解,足冷,耳聋,烦闷,咳呕,便是发斑之候。 三黄巨胜汤 又 石膏三钱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各钱半 芒硝 大黄各一钱 姜一片 枣二枚 入泥浆清水二匙服。 大承气汤 又 大黄 芒硝 枳实 厚朴治阴毒方十三 升麻鳖甲汤 总治 方详上。 附子理中汤 又 附子 乾姜甘草 人叁 白术 附子散 又 附子 乾姜 肉桂当归 白术 半夏 生姜 人叁三白合四逆汤 又 人叁白芍 白术 白茯苓 生姜 附子 乾姜甘草 大枣 正阳散 又 附子一两 炮姜炙草各二钱半 皂角一挺 麝香一钱 每末二钱,水一盏,煎五分,连渣热服。一方用白汤调下。 此方兼治伤寒门之阴毒。 复阳丹 又 荜澄茄 木香 吴萸 全蝎 附子 硫黄各五钱 乾姜一钱酒糊丸,每二三十丸,姜汤下,复以热酒送之取汗。 此方治阴毒面青,肢冷脉沉。 还阳散 又 硫黄为末,每二钱,新汲水调下,良久,或寒一起,热一起,再服,汗出而差。 此方治阴毒面青,肢冷脉沉,心躁腹痛。 破阴丹 又 硫黄五两 硝石元精石各二两 乾姜 附子 肉桂各五钱 各为末,用铁铫先铺元精,次铺硝石各一半,中铺硫黄末,又铺硝石末,再铺元精末,以小盏说着,用炭三斤,烧令得所,勿令烟出,急取瓦盆合着地上,候冷取出,入馀药同为末,糊丸,每二十丸,艾汤下取汗。 此方治阴毒脉伏,及阳脱无脉,厥冷不省。 退阴散 又 川乌 乾姜 等分,为粗末,炒令转色,放冷,再研细末,每末一钱,盐一捻,水少部,煎温服。 回阳救急汤 又 人叁 白术茯苓 陈皮 半夏 乾姜 附子 肉桂 炙草五味子各一钱 姜七片 甘草汤又 炙甘草 升麻 当归桂枝各一钱 雄黄 川椒各钱半 鳖甲二钱 水煎服,毒从汗出,未汗再服。 金液丹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