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
也血也。故满者以时而溢。为之信有期也。溢动也干道成男。坤道成女。故营运者阳之象也
。停止者阴之象也。气血荣卫男女皆有。内外谐和。其脉同胗。脉者血之府也。故为气血
之先。室为藏物之舍亦为府也。三焦之府在气冲中。为男女血海之府经又曰。有脏而无腑从

形而言之。有脏有腑。从有形而言之也。清邪浊邪所伤。三焦齐病。亦同两感。经云。心包
络主之。脉出胸中。下膈历络三焦。此其所以相与相火并行。与命门之脉同胗于右尺中也。
陈氏五运六气。后有君火二论。(即陈蓬运气图也)



<目录>卷下

<篇名>许先生论关中梁宽甫证

属性:右胁
而火乘之。其病为逆如此者。例不可补泻。盖补金则虑金与火持。而喘咳益增。泻火则虑火
不退位而 癖反盛。正宜补中益气汤也。先状元气少。少以治病药和之。闻已用药而不获效
。意必病势苦逆而药力未到也。当与宽甫熟论。远期秋凉。庶就使平复。盖肺病恶春夏火气
。至秋冬则退也。正宜于益气汤中。随四时阴阳升降。浮沉温凉寒热。升降浮沉则顺之。寒
热温凉则反之。顺其理和其气。为治之大方也及见有证。增损服之。或觉气壅。间服加减枳
术丸。或有服间服加减枳术汤。数月后庶逆气稍回逆气回则治法可施但恐已至色青色赤。脉
弦脉洪。则无及矣。
近世论医有主河间刘氏者。有主易州张氏者盖张氏用药根据准四时阴阳
升降。而增损之。正内经四气调神之义。医而不知此是妄行也。刘氏用药务在推陈致新。不
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医而不知此是无术也。然而主张氏者。或未尽张氏之妙则
瞑。眩之药。终莫敢投。至失机后时而不救者多矣。主刘氏者。未悉刘氏之蕴则劫效目前。
阴损正气遗祸于后日者多矣。能用二家之长。而无二家之弊则治法其庶几乎。



<目录>卷下

<篇名>论史副使病证

属性:史副使病不见色脉。不能解料然以既愈复发言之则亦恐宜取张氏根据准
四时阴阳升降用药以扶元气庶他日既愈。而遂愈也。宽甫病候初感必深。所伤物恐当时消导
不尽
。停滞淹延变生他证。以至于今恐亦宜仿刘氏推陈致新之意少加消导药于益气汤中。庶有渐
缓之期也。圆明膏太医王教授传
槐英(半斤河水四斤浸二宿熬槐英取汁二升) 黄连(四
以上五味。锉如绿豆大。用河水六升。
浸一宿。熬取汁三升。将槐英渣并此五味渣再用水四升。熬取二升。通前共五升。相合铜锅
内。用木炭文武火熬。入去 净蜜四斤。净蜜法取蜜四升入锅内微熬。勿令滚。其 沫尽浮
在面上。急取下。以纸覆蜜面。候冷取纸 自随纸去。再温蜜热以绵虑入药汁内同煎一时许
。入下项飞石一十三两。
金星石 银星石 代赭石 菩萨石 寒水石 紫石英 云母石(
并白矾少许同捣细) 滑石 井泉石 玄精石(各一两另研为细末) 黄丹(三两研令极细)
以上

焙干净秤二两。入药汁内。又熬一时。入下项药。铜绿(半两研) 青盐(半两研) 雄猪胆(七枚
取汁) 白丁香(一合水浸研取清汁) 鹰条(三钱如取上汁用)
以上药同熬万转成膏。凡熬时用槐柳枝不住手搅。
勿令尘入锅中。须于净室内熬膏盛入瓷器中。假冷入下项细末药不可热。热则药力去矣
乳香 没药 轻粉 蕤仁(去皮各半两用) 朱砂 牛黄 脑子 血竭(各一钱) 杏仁(去皮
半两) 南硼砂(一钱)
上件各别研令极细。
珍珠 珊瑚 紫贝 砂 石獬 白矾 绿矾 朴硝(各一钱) 盆硝(半钱)
上用预留元熟清药汁。同研极细烂搅入药中令匀。如常法点之神效。



<目录>

<篇名>后序

属性:东垣先生医书一帙。予府已锓梓传于世矣今又得一书
。亦东垣治疾之法。名曰此事难知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
朝泯也。秦焚六经。而废周公孔子之道。幸而医书存世考诸经者。则知黄帝与岐伯之论辩。
反复推明五运七气之秘以立补泄之法。所以拯斯人之疾。而人之死生系焉。岐黄既远。求能
推诸五运七气。而察阴阳升降之候。定脏腑虚实之所因。合经络上下之所属。而能起死回生
者鲜矣。噫。克绍明之者。其惟东垣先生乎。先生是书。乃言外不传之秘。诚为人所难知。
然方剂虽载其妙理。有不可得而明言者。在乎心领而神会耳。唐许胤宗曰医者意也。思虑精
则得之此之谓欤。而孟轲氏曰。梓匠轮舆。能与
人规矩。不能与人之巧。亦此谓也。予用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