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茯苓汤主之。
\x加味小半夏加茯苓汤\x
半夏(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 浓朴(一钱) 生姜(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
甘澜水煎温服
脉虚夜寐不安。烦渴面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者。暑入手厥阴心包也。清营汤主之。(如舌苔滑
白。乃湿重也。当按湿温法治之。)
手厥阴暑温。身热不恶寒。神昏时时谵语者。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者。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热初入营。肝风内动。手足螈 者。加钩藤丹皮羚羊角。)
亦可少与紫雪丹。大人暑痫治法亦同。
\x清营汤\x
犀角(一钱五分) 生地(二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丹参(一钱) 竹
叶心(一钱) 银花(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二分) 连翘(一钱连心用)
水煎服。
\x牛黄丸\x \x紫雪丹\x(见前)
长夏受暑。过夏而发。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无论秋冬皆为太阴伏暑。加减银翘散主之。
\x银翘散\x(见前)
舌白口渴无汗。照原方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泥(二钱) 飞滑石(三钱) 胸闷加郁金(一钱五分) 香豉(一

五分) 呕而痰多者加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小便短加苡仁(二钱五分) 通草(一钱五分)
舌赤口渴无汗。照原方加生地(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
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照原方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二钱) 生石膏(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太阴伏暑。舌白汗多。口渴甚脉洪大者。仍用白虎汤。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白虎汤。舌赤口渴汗多者加减生脉
散主之。
\x白虎汤\x \x人参白虎汤\x(见前)
\x加减生脉散\x
沙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五味子(五分) 丹皮(一钱) 细生地(一钱五分)
水煎服。



<目录>卷下

<篇名>湿温中焦篇

属性:(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
湿热上焦未清。因中阳素虚。或误用攻下。以致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里虚内陷也。人参泻心汤主之(按湿证亦
舌滑脉濡缓不可以此定为虚象。必须细加审辨。实系因虚邪陷者方可用此方。若辨认未真。万勿轻用。)
\x人参泻心汤\x
人参(一钱) 干姜(一钱) 黄连(八分) 黄芩(一钱) 枳实(五分) 生白芍(一钱)
水煎服。
温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者。三香汤主之。
\x三香汤\x
栝蒌皮(二钱) 桔梗(二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五分) 香
豆豉(一钱五分) 降香末(一钱八分)
水煎服。
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舌苔白渴不多饮。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者。表里经络脏腑。俱为湿热所
困也。先服牛黄丸。继服茯苓皮汤。
\x牛黄丸\x(见前)
\x茯苓皮汤\x
茯苓皮(三钱) 生苡仁(三钱) 猪苓(二钱) 大腹皮(二钱) 白通草(二钱) 淡竹叶(一
钱五分)
水煎服。
阳明湿温。气壅为哕者。湿热阻遏胃气也。新制橘茹汤主之。
\x新制橘茹汤\x
橘皮(三钱) 竹茹(三钱) 柿蒂(七个) 姜汁(三茶匙冲)
水煎温服 有痰火者加竹沥栝蒌霜 有瘀血者加桃仁
三焦湿郁。脘连腹胀。大便不爽者。升降失司。表里俱病也。一加正气散主之。湿郁三焦。舌白脘闷身痛便溏。脉
象模糊者。经络着湿也。二加正气散主之。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者。湿将化热也。三加正气散主之。秽湿着
里。舌白滑。脉右缓者。湿阻气分也。四加正气散主之。秽湿着里。脘闷便泄者。脾胃俱伤也。五加正气散主之。(末

条证属寒湿。因同用正气散。故列于此。)
\x一加正气散\x
藿香梗(二钱) 浓朴(二钱) 杏仁(二钱) 茯苓皮(一钱) 广皮(二钱) 神曲(一钱
五分) 麦芽(一钱五分) 茵陈(二钱) 大腹皮(一钱)
\x二加正气散\x
藿香梗(三钱) 广皮(二钱) 浓朴(二钱) 茯苓皮(三钱) 木防己(三钱) 大豆黄
卷(二钱) 川通草(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
\x三加正气散\x
藿香(三钱连梗叶) 茯苓(三钱) 浓朴(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滑
石(五钱)
\x四加正气散\x
藿香梗(三钱) 浓朴(二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五分) 草果(一钱) 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