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此本于伤寒论。不可从。
\x予之短期\x 张云。予、与同。短期死期也。李中梓云。短、近也。死期近矣。
\x终始\x 马云。其要法在本经终始篇中。其义甚详。
\x乍数乍疏\x 张云。此其时相变代。乃与常代者不同。盖以脏气衰败。无所主持。而失常如此。故
三部九候等论。皆云乍疏乍数者死。简案、张圈外注甚详。不复繁引。
\x逆顺五体\x 马云。五体者即阴阳二十五人篇。有五形之人也。张云。骨、节、皮、肉、血、气、
经、脉。禀有不齐。刺治亦异。所以有逆顺之变。
\x 悍\x 史上、比昭切。下、候岸切。勇健貌。张云。 音飘。急也。
\x膏粱菽藿\x 张云。膏、脂肥也。粱、粟类。谷之良者也。菽、豆也。藿、豆叶也。贵者之用膏粱。
贱者之用菽藿。食味有浓薄。禀质所以不同也。
\x微以徐之\x 简案、据上文疾迟留疾推之。似徐是疾之误。此岂徐出而不留之谓欤。
\x形气不足\x(止)\x急泻之\x 张云。貌虽不足。而神气病气皆有余。此外似虚而内则实。邪气胜也。
当急泻之。东垣李氏云。气谓口鼻中气息也。形谓皮肉筋骨血脉也。(出辨惑论)简案、张带说神气。却觉不允。
\x形气有余\x(止)\x急补之\x 张云。形虽壮伟。而病气神气则不足。此外似实而内则虚。正气衰也。当
急补之。志云。形气谓皮肉筋骨之形气。病气者阴阳血气之为病也。此虽分别形气病气。然重在病气之有余不足。
\x阴阳气俱不足\x 张云。阳主外。阴主内。若形气病气俱不足。此表里阴阳俱虚也。
\x满而补之\x 甲乙。满、作实。
\x充郭\x 素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王注云。郭、皮也。
\x内 \x 甲乙。 、作胀。
\xHT 辟\x 甲乙。HT 、作慑。马云。僻积之意。张云。HT 、畏怯也。HT 、邪僻不正也。简案、素调经
论。虚者聂辟气不足。王注。聂、谓聂皱。辟、谓辟叠也。玉篇。HT 、尺涉切。与慑通。根据王注聂皱与辟貂通。
类篇。 、谓衣襞积。马意盖亦同。
\x薄着\x 张云。瘦而涩也。
\x夭 \x 张云。夭、短折也。 、焦同。( 义见前)
\x乃光\x 甲乙。光、作充。
\x乱脉\x 甲乙。脉、作经。
\x五脏变化之病\x 甲乙作五脏之变化。无之病二字。
\x五脉\x 张云。五脏之脉应也。
\x皮之柔粗\x 甲乙皮下有肤字。



<目录>卷一

<篇名>寿夭刚柔篇第六

属性:\x少师\x 甲乙作岐伯。
\x阴中有阴 阳中有阳\x 甲乙作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据下文甲乙非是。张云。刚、柔、强、弱、
短、长。无非阴阳之化。然曰阴曰阳。人皆知之。至若阴中复有阴。阳中复有阳。则人所不知也。故当详审阴
阳。则刺得其方矣。
\x得病所始\x 张云。谓知其或始于阴。或始于阳。故刺之有理也。
\x谨度病端\x 张云。谓察其风因木化。热因火化。湿因土化。燥因金化。寒因水化。故与时相应也。
\x故曰病在阴之阴者\x(止)\x刺络脉\x 张云。阴之阴者。阴病在阴分也。当刺其荥输。以诸经荥输气
微亦阴之类。如手太阴经鱼际为荥。太渊为输者是也。阳之阳者。阳病在阳分也。当刺其合穴。盖所入为合。
犹在阳分。刺此以防深入。如手阳明经曲池之类是也。阳之阴者。阳病在阴也。当刺阴之经穴。盖所行为经。
其气正盛。即阴中之阳。如手太阴经渠之类是也。阴之阳者。阴病在阳也。当刺诸络脉。盖络脉浮浅。皆在阳
分。如手阳明经偏历之类是也。简案、络脉甲乙作阳之络。义尤明矣。马以阴阳为五脏六腑皮肤筋骨之义。觉
不允当。
\x故曰病在阳者\x(止)\x命曰风痹\x 马云。病在阳经者其名曰风。(义见素问风论)病在阴经者其名
曰痹。(义见素问痹论)阴阳两经俱受其病。其名曰风痹。东垣李氏云。病在阳者命曰风。此病在阳。因十二
经各受风邪。以高言之气分也。故身半以上。风之中也。病在阴者命曰痹。身半以下。湿之中也。楼氏曰。
阴阳俱病。言阴阳气血俱病也。简案、二氏所取义各异。然以上文阴阳推之。马注为得。张意亦同。(张氏医
通云行痹者走注无定风之用也经云病在阳者命曰风在阴者命曰痹阴阳俱病命曰风痹越脾加术附汤)
\x病有形\x(止)\x阴之类也\x 张云。有形而不痛者病浅在外也。无形而痛者病深在内也。志云。有形者
皮肉筋骨之有形。无形者五脏六腑之气也。病有形而不痛者。病在外之阳也。病无形而痛者。气伤痛也。
\x其阳完而阴伤之也\x 马云。阳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