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寸口通寸关尺而言。诸注以寸部释之。失古义矣。
\x上鱼循鱼际\x 滑氏云。掌骨之前。大指本节之后。其肥肉隆起处。统谓之鱼。鱼际则其间之穴名也。
\x大指之端\x 滑氏云。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终也。端、杪也。张云。端、指尖也。
\x其支者\x(止)\x出其端\x 铜人注云。针经曰。支而横者为络。此手太阴之络。别走阳明者也。穴
名列缺。张云。支者如木之有枝。此以正经之外。而复有旁通之络也。臂掌之交曰腕。此本经别络。从腕后上
侧列缺穴。直出次指之端。交商阳穴而接乎手阳明经也。
\x黄帝曰 肺 手太阴也\x 诸本无此八字。原文本于类经。宜删去。
\x是动\x 张云。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也。如阴阳应象大论曰。在变动为握、为哕、之类。
即此之谓。
\x膨膨\x 铜人注云。谓气不宣畅也。马云。俗云膨 。胀论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x缺盆中痛\x 张云。缺盆虽十二经之道路。而肺为尤近。故肺病则痛。
\x瞀\x 铜人注云。太素注曰。瞀、低目也。马云。交两手而掣瞀。张云。木痛不仁也。志云。目垂
貌。简案、玉篇。目不明貌。又楚辞九章。中闷瞀之 。注。烦乱也。诸注俱误。
\x臂厥\x 铜人注云。肘前曰臂。气逆曰厥。
\x是主肺所生病者\x 马云。是皆肺经所生之病耳。按、难经二十二难。以是动为气。所生为血。即
动生二字。分为气血。乃难经之臆说耳。张云。按二十二难云云。若乎近理。然细察本篇之义。凡在五脏。则
各言脏所生病、凡在六腑。则或言气、或言血、或脉、或筋、或骨、或津液。其所生病。本各有所主。非以血
气二字。统言十二经者也。难经之言。似非经旨。志云。是动者病因于外。所生者病因于内。凡病有因于外者。
有因于内者。有因于外而及于内者。有因于内而及于外者。有外内之兼病者。本篇统论脏腑经气。故曰肺。手
太阴之脉。曰是动。曰所生。治病者。当随其所见之证。以别外内之因。又不必先为是动。后及所生。而病证之
毕具也。简案、马以此一句为结文。张则按下节为解。杨 则肺下为句。盖是动所生。其义不明晰。亦未知孰是。
\x喘渴\x 甲乙铜人作喘喝。张云。渴、当作喝。声粗急也。
\x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x 张。厥一字句。马志。痛下句。铜人无厥字。
\x风寒汗出中风\x 张云。肺主皮毛。而风寒在表。故汗出中风。简案、气盛有余。谓肺脏气盛而有
余。非外感邪气之盛也。而云风寒汗出中风。则似肺脏气盛而有余者。必病
风寒汗出中风。此必理之所无。或恐六字衍文。诸家顺文诠释。未曾有疑及者何。
\x小便数而欠\x 铜人注云。数、频也。欠、少也。言小便频而少也。马云。小便频数而发之为欠。
母病及肾。简案、欠、呵欠也。宣明五气篇云。肾为欠。马注为是。
\x溺色变\x 甲乙注云。一作卒遗失无变。马云。邪及子。张云。金衰则水涸。故溺色变而黄赤。志
云。气虚而不化也。
\x盛则泻之\x(止)\x以经取之\x 张云。盛泻虚补。虽以针言。药亦然也。热则疾之。气至速也。寒则
留之。气至迟也。陷下则灸之。阳气内衰。脉不起也。不盛不虚。以病有不因血气之虚实。而惟逆于经者。则
当随经所在。或饮药、或刺灸、以取之也。下文诸经之治。义与此同。
\x盛者\x(止)\x小于人迎也\x 张云。寸口主阴。肺为大肠之脏。手太阴经也。故肺气盛者。寸口大三
倍于人迎。虚则反少也。人迎者。足阳明之动脉。在结喉旁一寸五分。乃三阳脉气所至也。阴阳别篇曰。三阳
在头。三阴在手者。其义即此。下同。简案、何梦瑶医编云。人迎脉。恒大于两手寸脉数倍。从无寸口反大于
人迎者。今验之此言。殆信矣。
\x起于大指次指之端\x 端下。甲乙有外侧二字。铜人作内侧。误。张云。即食指之端也。穴名商阳。
\x循指上廉\x 张云。上廉。上侧也。凡经脉阳行于外。阴行于内。后诸经皆同。循指上廉。二间三间也。
\x合谷\x 张云。穴名。两骨。即大指次指后歧骨间也。俗名虎口。
\x两筋之中\x 张云。腕中上侧。两筋陷中。阳溪穴也。
\x循臂上廉入肘外廉\x 滑氏云。自阳溪而上循臂上廉之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
之曲池。
\x上 外前廉\x 上甲乙铜人有循字。张云。行肘 五里臂 也。
\x 骨\x 杨 云。 、肩前也。肩端两骨间为 骨。张云。肩端骨罅为 骨。以上肩 巨骨也。 、隅同。
\x柱骨之会上\x 铜人注云。气腑论注曰。柱骨之会。乃天鼎穴也。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