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也。下行循合阳穴。下贯 内。
历承筋、承山、飞阳、跗阳。出外踝后之昆仑、仆参、申脉、金门。循京骨、束骨、通谷。至小指外侧端之至
阴穴。以交于足少阴也。杨 云。 骨之下为立骨。左右各有内外踝骨者共四。踝骨之后。各有京骨者。左右
共二。张云。小指本节后。大骨曰京骨。
\x髀不可以曲\x 甲乙无髀字。似是。张以髀为髀枢。未知是否。
\x踝厥\x 张云。足太阳脉出外踝之后。筋结于外踝也。
\x是主筋所生病者\x 张云。周身筋脉。惟足太阳为多为巨。其下者结于踵、结于 、结于 、结于臀。
其上者挟腰脊、络肩项。上头为目上纲。下结于 。故凡为挛、为弛、为反张载眼之类。皆足太阳之水亏。而
主筋所生病者。汪云。主筋。义未详。按、太阳病多痉急如上症。皆风伤筋也。
\x痔疟狂癫疾\x 张云。脉入肛故为痔。经属表故为疟。邪入于阳。故为狂癫疾。马云。刺疟篇有太阳
之疟。癫狂篇二十二有刺太阳经者。
\x项痛\x 甲乙。项下有颈间二字。
\x邪走足心\x 甲乙、铜人、发挥。走、作趣。马、作趋。滑氏云。趣、向也。足少阴起小趾之下。斜
向足心之涌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马云。邪、斜同。
\x出于然谷之下\x(止)\x出 内廉\x 脉经、千金。谷、作骨。滑氏云。由涌泉转出足内踝然谷穴。下循内踝
后太溪穴。别入踝中之太钟、照海、水泉。乃折自太钟之外。上循内踝。行厥阴、太阴之后。经复溜、交信、
过三阴。交上 内。循筑宾。出 内廉。抵阴谷也。
介按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在足心陷中。伸腿屈足卷指宛宛中。从涌泉上行足内踝前。起大骨陷中。即然
谷穴也。又行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太溪穴也。足跟后跟中。大骨上两筋间。太钟穴也。再从太钟行
太溪下一寸。内踝下。水泉穴也。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之中陷中。照海穴也。从照
海行足内踝后。除踝上二寸许。前旁骨陷中。即复溜穴也。从此斜外上行复溜穴之后。二寸许。后旁筋。即交
信穴也。再斜外上行过三阴交穴。上腿肚中。即筑宾穴也。再上行膝下。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
手。屈膝得之。即阴谷也。
\x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x 滑氏云。出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会脊之长强穴。还出于前。循横
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当肓俞之所。脐之左右属肾。下脐下。过关元、中极、而络膀胱也。
\x其直者\x(止)\x挟舌本\x 甲乙注一本云。从横骨中挟脐循复
里。上行而入肺。滑氏云。其直行者从肓俞属肾处。上行循商曲、石关、阴都、通谷诸穴。贯肝上。循幽门、
上膈。历步廊。入肺中。循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腑。而上循喉咙。并人迎。挟舌本而终也。张云。按足
少阴一经。考之本篇及经别、经筋等篇。皆言由脊里上注心肺。而散于胸中。惟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
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甲乙经于俞府、 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等穴。皆云足少阴脉气
所发。幽门、通谷、阴都、石关、商曲、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十一穴。皆云冲脉足少阴之会。
故滑氏之注如此。实本于甲乙、铜人诸书。而甲乙等书。实本之骨空论也。
介按、从横骨上行一寸。中行旁开五分。即大赫穴也。再上行一寸。中行旁开五分。气穴穴也。再上行一
寸。中行旁开五分。四满穴也。再上行一寸。中行旁开五分。中注穴也。再上行一寸。直脐旁去五分。肓俞
穴也。再上行二寸。中行旁开五分。商曲穴也。再上行一寸。中行旁开五分。石关穴也。再上行一寸。中行旁
开五分。阴都穴也。再上行一寸。陷中。中行旁开五分。通谷穴也。再上行一寸。陷中。中行旁开五分。幽门
穴也。再上行一寸、陷中。中行旁开二寸。仰而取之。步廊穴也。再上行一寸六分。中行旁开二寸。神封穴也。
再上行一寸六分。灵墟穴也。再上一寸六分。神藏穴也。再上行一寸六分。 中穴也。从 中上行巨骨。下侠
任脉之璇玑。中行旁开二寸。陷中。仰而取之。即俞府穴也。
\x其支者\x(止)\x注胸中\x 滑氏云。两乳间为胸中。支者自神藏。别出绕心。注胸之膻中。以交于手厥
阴也。
\x病饥不欲食\x 马云。盖虚火盛则饥。而不欲食者。脾
气弱也。张云。肾虽阴脏。元阳所居。水中有火。为脾胃之母。阴动则阳衰。阳衰则脾困。故病虽饥。而不欲食。
\x面如漆柴\x 甲乙、铜人。作面黑如炭色。铜人注云。一作地色。素问曰。所谓面黑如地者。和气内
夺。故变于色也。(案出脉解篇)发挥。作地色。本之也。马云。漆则肾之色黑